|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醬園弄》砸掉了《好東西》們的市場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而法庭、記者工作間卻被塑造得金碧輝煌、光芒萬丈,程序正義、言論自由一應俱全,仿佛那個時代才是正義與文明的化身,搞得今天的中國反而像是開歷史倒車。女主角詹周氏掙脫牢籠的希望寄托之地——紗廠,更是被鋪滿柔光,營造出一種虛幻的美好,頗似古典好萊塢電影中的夢幻王國,完全抹去了歷史上包身工們在其中遭受的非人剝削,不見半點血汗工廠的真實痕跡。


這麼一套文過飾非下來,觀看本片的觀眾不難留下這樣的印象:所謂有識階層所到之處,無不體現體面與文雅;而工農階級的寄托之所,若非粗鄙不堪,便帶有野蠻、凶狠的窮凶極惡之相。




這種對歷史與階層的刻意扭曲,本質上極為陳舊與俗套。電影這麼做,是為了塑造一種“精英拯救底層”的虛假敘事,而這與真實的歷史圖景相去甚遠。

在民國社會的絕大部分時間、絕大部分情況裡,法官、記者等精英階層並不如本片所描繪的那般完美無瑕,他們始終無法脫離所處的社會結構與意識形態的束縛。倒是被新聞系認祖師爺時,才會顯得“鐵肩擔道義”。


當時的社會現實是,黃色小報憑借獵奇八卦漫天飛舞,訴棍訟師為牟利而遍地開花,這才是常態(可以參考港台媒體圈娛樂圈)。一旦涉及女性議題,這些精英更會極盡專業之能事,造謠詆毀、搬弄是非。不僅是名人常受其害,就連普通女性也難以逃脫這種輿論暴力的魔爪。即便是詹周氏殺夫這一具體案件,《申報》等當時的輿論主流媒體給出的評價仍是“驚世駭俗”“世風日下”,而非影片中精心塑造的“公正發聲”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對歷史的曲解並非偶然。考慮到編劇是某系媒體出身,我們或許能從其成長背景與認知體系中,理解這種故意扭曲歷史的深層動因。這更多的是主創團隊對自我認知的一種投射,而非對歷史事實的客觀呈現。




正因如此,劇情硬往與“GHG”相關的進步敘事上靠,也就不足為奇了。哪怕在劇中被捧上天的作家蘇青,與漢奸陳公博有著難以撇清的幹系,哪怕上海文化精英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四處流散,拯救主角的有關人士可能並不是“進步”勢力。主創們依然能巧妙地,將一個本無太多深刻思想,把五四主旨當經念的女記者/作家,塑造成進步與文明的典范。正是通過這種對歷史的刻意改寫,一個原本非常簡單、遠稱不上懸案的殺夫事件,才被成功包裝成一部商業大作,從而為“城市宣傳”與資本牟利服務。

進一步看,影片的畫面審美、故事走向乃至人物形象的胡編亂造,都在不斷強化這種“虛假解決方案”。從內容內核來看,影片兜售的是一種精英主義價值觀。當平民落難、孤立無援時,是當時可歸入有產階級的姐妹伸出援手,為其拖延時間,最終等到了解放的曙光。而作為被剝削階級的女主角,除了賣慘、被動等待他人拯救,幾乎沒有太多主動抗爭的行動與辦法。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1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