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BBC:從伊朗到伊拉克 美國的軍事幹預有效嗎?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總統川普去年五月嚴厲批評前任總統的幹預主義政策時,引起外界譁然。


“最終,那些所謂的國家建設者摧毀的國家遠多於他們建立的。”他明顯是在指2003年極具爭議的伊拉克戰爭。

“幹預主義者介入了那些他們根本不了解的復雜社會。”他又補充道。


這番話是在他訪問沙特首都利雅得期間發表的。一些分析人士今年曾表示,至少在川普第二任期時,美國在中東的幹預主義可能成為過去式。

然而,不過一個多月後,美國就對伊朗的三處核設施發動攻擊,將華盛頓卷入伊朗以色列最新一輪沖突之中。

透過此次襲擊,美國以色列意圖終結伊朗的核武野心。

“我們的目標是摧毀伊朗的核濃縮能力,遏止這個全球頭號恐怖主義支持國所帶來的核威脅。”川普在行動後表示。

然而歷史表明,當西方國家試圖在海外“解決”問題時,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黎巴嫩裔美籍作家、倫敦政經學院中東政治與國際關系教授法瓦茲·格爾蓋斯(Fawaz Gerges)指出,自1940年代末以來,美國幹預主義便一直是中東國際關系的主軸。

“最近美國伊朗的空襲就是該政策的又一明顯例證。”這位《真正出了什麼錯:西方與中東民主的失敗》(What Really Went Wrong: The West and the Failure of Democracy in the Middle East)一書作者對BBC表示。

那麼,美國還在哪些地方發動過幹預?又產生了哪些後果?

伊朗政變

1953年,伊朗民選總理穆罕默德·摩薩台(Mohammad Mossadeq)被推翻,這場政變由伊朗軍方主導,並獲得美英支持。

摩薩台僅當時上台僅兩年,他發誓要將伊朗龐大的石油資源國有化。

然而,這一舉措,再加上當時看似日益上升的共產主義威脅,令倫敦與華盛頓感到憂慮——戰後兩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伊朗石油。

盡管這場政變最初被包裝成恢復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國王(Shah Mohammad Reza Pahlavi)統治的民眾起義,但其背後實際上有英美情報機構的策動與支持。


2000年,美國時任國務卿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首次公開談及美國伊朗政變中的角色。

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開羅發表演說,也承認了華盛頓參與了這次政變。

2013年,即政變60周年,美國中情局(CIA)公布了一批文件,首次正式承認其在政變中扮演的角色。

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館釋出的文件中寫道:“這場軍事政變……是在中情局的指導下實施,作為美國外交政策的一部分。”

格爾蓋斯教授指出,當前美伊沖突的根源可追溯至那場秘密幹預。

伊朗人從未原諒美國推翻了一位合法的民選總理,並扶植一位殘暴的獨裁者——伊朗國王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他解釋說。


“今天伊朗的反美情緒,是因為政治菁英認為美國改變了伊朗政治的發展方向。”

格爾蓋斯教授亦指出,美國曾試圖影響埃及總統納賽爾(Gamal Abdel Nasser)的國內政策,並改變他的民族主義路線,但收效甚微。

美國曾支持阿富汗伊斯蘭分子

1979年,蘇聯軍隊入侵阿富汗,以支持一年前上台、正陷入分裂的共產政權。

但蘇軍很快遭遇名為“聖戰者”(Mujahideen)的伊斯蘭抵抗行動。

這支隊伍由反對共產政府的伊斯蘭極端主義分子組成,獲得美國巴基斯坦中國、沙特阿拉伯等多國支持。

在冷戰期間,美國是對阿富汗提供武器與資金最多的國家之一,目的是阻撓蘇聯在當地的目標。

根據後來解密的文件、記者調查與證人證詞顯示,美國當時的策略是要將蘇聯困在阿富汗,使其深陷一場如同越戰般消耗人力與資源的泥濘。

這項行動名為“旋風行動”(Operation Cyclone),被當時媒體形容為“中情局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秘密行動”。

時任美國總統裡根(Ronald Reagan,雷根)甚至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接見了一個聖戰者領袖代表團。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5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