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BBC:從伊朗到伊拉克 美國的軍事幹預有效嗎?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是拜登的西貢時刻,”美國共和黨眾議員伊莉絲·斯特凡尼克(Elise Stefanik)在社交媒體上寫道,“這是國際舞台上的災難性失敗,永遠不會被遺忘。”


一位不具名的前阿富汗官員對BBC透露,塔利班藉此獲得大量軍事裝備,這些裝備大多源自美國

聯合國2023年一份報告指出,塔利班允許地方指揮官保留20%所繳獲的美制武器,導致黑市軍火交易猖獗。


入侵伊拉克

1990年8月,由時任總統薩達姆·侯賽因(Saddam Hussein)指揮的伊拉克軍隊越境入侵科威特,數百名抵抗者遭到殺害,科威特政府被迫流亡至沙特阿拉伯。

對許多人而言,這標志著中東歷史上漫長且動蕩時期的開始。

在多次警告與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後,由美國領導、英國與沙特阿拉伯提供主要支持的聯軍——為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的聯合行動——於1991年1月17日發動軍事行動,將伊拉克軍隊逐出科威特。

其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687號決議,要求伊拉克銷毀其所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包括核、生化武器以及遠程彈道導彈。

1998年,伊拉克中止與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的合作。2001年美國紐約世貿中心華盛頓五角大樓遭遇恐怖襲擊後,時任美國總統喬治·布什開始計劃入侵伊拉克

布什指控侯賽因繼續囤積和制造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並聲稱伊拉克伊朗、朝鮮一同構成所謂的“邪惡軸心”。

時任美國國務卿鮑威爾(Colin Powell)於2003年在聯合國表示,伊拉克擁有生物武器的“流動實驗室”。


但到了2004年,他承認相關證據“似乎並不那麼可靠”。

英國、澳洲和波蘭加入了美國的入侵行動,但德國、加拿大、法國墨西哥等多國則表達反對。

時任法國外交部長德維爾潘(Dominique de Villepin)曾表示,軍事幹預是“最糟糕的解決方案”,而作為北約成員及伊拉克鄰國的土耳其,則拒絕讓美軍及其盟國使用其空軍基地。

哈茲本教授指出,美國試圖實現政權更替,並將自身的安全想法強加於中東地區。


BBC國際事務編輯傑裡米·鮑文(Jeremy Bowen)則表示,這場入侵對伊拉克與其人民而言是一場災難,使該國陷入長達數十年的混亂。

“自2003年爆發的混亂與暴力,不僅沒有摧毀奧薩馬·本·拉登和聖戰極端分子的意識形態,反而助長了聖戰主義者的極端行動。”他在2023年、入侵20周年之際發表評論指出。

這場戰爭的另一後果是,阿爾蓋達得以重組並轉化為自稱的“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至於因2003年入侵而死亡的伊拉克人總數,至今仍無法精確統計。

根據“伊拉克死亡人數”統計計劃(Iraq Body Count, IBC)資料,2003年至2022年間,共有209,982名伊拉克平民死於戰爭。

哈茲本教授表示,現在的需要是,美國應該支持地區自身促動安全的努力。

“一個致力於達成安全共識的地區,而不是透過美國及其盟友的強大軍事力量來建立秩序,或許更符合美國的全球利益。”他說。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1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