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这个社会留给文科生选的路,不多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然而,海量信息中混杂着浓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也不乏网络玩梗,这对于专业认知几乎空白的高考生,无异于在迷雾中再添一层纱帐。


“看到没有经过分析、直接给出‘千万别来’结论的,真的很烦。”同为文科生的娜娜坦言。在各大平台看到咨询专业的帖子时,娜娜都会点进去浏览,而评论区各类“劝退”言论加深了她对这个专业的不确定性。

娜娜对信息真实性的强调,离不开父亲的指引。娜娜的父亲齐叔是高校的法学教授,他大学时,读的是政治教育专业,后来研究生转向法学专业。时过境迁,如今面临女儿的专业选择,他觉得,自己当年的经验“只有一点参考作用”。


无论是社会发展需求还是高校学科变革,甚至是下一代人的理想追求,都发生了很大的不同。“要说参考,就是提前规划职业,选择相应专业。”因此,齐叔在进行信息筛选时,最看重的是“实事求是”,通过重视官方信息,如浏览相关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官方网站,以及结合社会及学生的评价来获取高校和专业的真实情况,甚至必要时访问学校。



《你好,旧时光》剧照

个体感受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但娜娜相信,专业设置自有其社会需求逻辑,“劝退,至少该说明它不适合什么样的人”。为了不被焦虑裹挟,她选择主动出击,从被动接收转向深度搜寻。


娜娜的策略是避开浅尝辄止的短视频,转向更系统、更深入的解析。出分前,只要在家,她就会点开自己关注的B站博主的视频,其中有不同教育背景嘉宾的分享,动辄半小时以上的时长,她看得入神。刷遍该博主的文科专业系列,并在评论区互动求解后,娜娜逐渐清晰:“了解每个专业学什么、未来做什么后,确实能筛选出自己真正感兴趣的。”

沈佳在高二时,就开始提前一年了解志愿填报的知识。当时,“文科生滑档”的相关新闻一度成为热议话题,虽然后来被官方辟谣,但这种焦虑已经在不少文科生心里种下。

滑档、调剂、甚至复读,这些字眼都意味着,无法报考上自己喜欢的专业,甚至会让自己的大学之路走得更曲折。这对于出身于普通家庭的沈佳来说,代价有点大,她不想冒这个风险。




《最好的我们》剧照

在种种信息差、规则之下,报志愿无异于另一场“高考”——考验谁能沉下心来,在信息洪流中精准打捞、细致比对。相比考生们的焦虑与寻求答案,作为提供权威“考纲”和“参考答案”的高校,却出现了信息模糊不清、甚至缺席等情况,让考生们在陌生的“考场”上独自摸索。

小黄的遭遇印证了这点。她有一所心仪高校,但翻遍了官网、公众号,也只找到历年分数线和今年的招生简章,“连今年历史方向在我们省招多少人都没明确列出,是我自己把各专业人数加起来才算清的。”小黄的语气里透着无奈。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564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