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40萬粉絲賬號靠掛素人賺錢 受害者90%是未成年人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24年,趙雨退坑《代號鳶》,玩起了另外一款在當時生態下處於被霸凌位置的游戲。這種鄙視鏈在游戲裡很常見,如果一個人玩的游戲處於鄙視鏈底端,那麼這個人連帶著游戲和廁所都要共同接受“高端”玩家的諷刺與攻擊。這種攻擊對成年人來說可能一笑而過,但對孩子來說卻絕不是無足輕重。於是,只有在聚集了諸多這款游戲玩家的廁所,趙雨才不會體會到被歧視的感覺,她和其他廁妹在“同為天涯淪落人”的惺惺相惜下抱團取暖。


這個廁所每天會發送兩次稿件,趙雨每次都是卡著點不斷刷新投稿,也會向這個廁所進行投稿。逐漸的,趙雨開始在廁所裡跟著他人一起黨同伐異,但一般來說,她不會“師出無名”,比如當自己喜歡的游戲因為女裝造型被對家造黃謠,她才會和其他廁妹一起去嘲諷對家的女裝設計。

對於自稱“溫良版”廁妹的趙雨來說,嫉妒廁是她比較不能接受的廁所。在那裡,廁妹只是一味地嫉妒別人,嫉妒別人比自己有錢,比自己有才華,比自己長得漂亮,比自己幸福。


她曾看到過一個15歲的有美術天賦的女孩畫的板繪圖被投到嫉妒廁,評論區都在希望她家破人亡、被大貨車撞到、手突然斷掉。有人吐槽周圍的同學出國留學,評論區就“祝墜機”;有人投稿說嫉妒那些長得漂亮的人,評論區都在祝她們“被性侵”。



嫉妒廁裡的常見發言

“看到嫉妒廁裡無休無止的惡意,仿佛有成千上萬只賽博怨鬼從手機冒出”,趙雨感到背後一陣發涼。她點進去看那些口出惡言的人主頁,卻發現有的人本身就已經在雙一流大學讀書,有的人自己也長得很漂亮,有的人家裡資產甚至達到幾百萬,但依然在嫉妒。


一般來說,趙雨在廁所看到極端惡意都會回避。但有段時間,她和舍友的關系鬧得很僵。負面情緒得不到發泄的她,鬼使神差地“走進”了舍友廁投稿。在這個廁所,“蛇油”用來指代“舍友”,裡面幾乎全是吐槽舍友的大學生。趙雨的投稿中過幾次,每次發表,她都能在點贊中獲取支持,評論區也有人幫她一起罵。她覺得很爽。

與舍友廁相似的還有同學廁,從小學生到大學生,都有人在裡面投稿。在這裡,“童鐲”代指“同桌”,“筒靴”代指“同學”,“撈屍”代指“老師”,“純祝”代指“蠢豬”。人們因為在學校買東西被插隊、上課被點名回答問題、被同學問題等原因,吐槽甚至辱罵自己的同學和老師。

有段時間,趙雨每天有3-4個小時都在刷各種廁所投稿。與此同時,她感覺自己的心態也更加偏激和刻薄。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大二下學期期末,她不僅要交各種課程作業,也要准備即將到來的考試。將近一個月的高強度學習將趙雨強制性拉回現實生活,無暇顧及廁所內的活動。趙雨也因此發覺,脫離廁所,自己依然可以正常生活。


她開始反思自己沉溺廁所的行為,她完整地圍觀了吳凡事件,一些廁妹的做法讓她覺得不可理喻。她猛然意識到,“廁妹”已經不是一個中性詞,而意味著刻薄等貶義。“我不想成為這樣的人。”趙雨卸掉微博,強制自己從情緒泥潭和廁妹的身份認同中抽離,慢慢轉向對於學業和未來發展的關注。

慢慢地,趙雨發現廁所曾提供給她的情緒價值沒有那麼重要了。“當廁妹的時候,我在和家人溝通的時候總是藏著掖著,擔心一些在廁所裡的口癖脫口而出。”脫離了刻薄的語言環境之後,趙雨的一些心裡話反而會向父母傾訴。“我與舍友摩擦的事情,也在父母的協調下通過換宿舍的方式得到了解決。”

三年前,正讀高二的伊佳芎也有一段逃離廁所的經歷。

2022年4月,正值上海封城期間,她喜歡上了一個日本(专题)公司旗下的虛擬主播(真人頂著皮套),這類主播又被稱為“管人”,順理成章的,她關注了管人廁。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