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新一輪"去產能":成因、方案和給普通人的建議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建設中的樓盤


真正去庫存、少浪費、提高配置效率應該在於降低部分行業的准入門檻,提高競爭活力,減少幹預,讓市場價格去調節供給與需求。我們幾乎看不到早餐店產能過剩、庫存高企,因為這個市場競爭足夠充分,價格機制足夠有效率。




周掌櫃

科技戰略專家

欣孚智庫首席顧問

產能過剩只在兩種情況下泛濫,一種是極致計劃經濟行政鼓勵,另一種是極致市場經濟的產業金融化,我們主要克服前一種,提防後一種。

當前的產能過剩問題之外,還有社會保障帶來的低消費問題,以至於傳統的餐飲、農業生產、工業必需品都存在一定過剩,疊加外部關稅等全球地緣政治影響,放大了我們自身的問題。

本質上,反內卷最重要的是防止過度幹擾產業發展,也是下大力度克服通縮螺旋帶來的惡性競爭,更是為了給市場經濟公平競爭創造好的環境,現在行動比較及時,但需要治標治本。


未來,我認為應當激發市場經濟競爭機制,推動銀行市場化改革,減少地方政府行政幹預,同時,應該先讓過度補貼和過度監管有序退出,避免過多政策幹擾,這個是一切的關鍵。激發產能再控產能是一個怪圈,關鍵是要激活需求和市場聯動機制。



劉曉博


財經評論員

公眾號“劉曉博說財經”

歷史上,曾有多輪“淘汰落後產能”的行動,現在,我們又身處“去產能+出口轉內銷”的周期了。

從歷史上歷次“去產能”的經驗看,政府將主導這個過程。比如減少政府補貼,引導銀行設置貸款門檻;政府牽頭,讓龍頭企業收購兼並腰部或者尾部的企業;對於技術差、污染強的企業,可以直接要求退出。

中國歷史上,在鋼鐵、煤炭、電解鋁等行業的去產能過程中,實施過配額分配、指標交易、產能置換等機制,這一輪去產能當中不排除也使用類似的辦法。

但整體來講,加強監管,讓市場自行消化落後產能可能更好。比如在新能源車行業中,政府只管供貨商的賬期、是否對4S店壓指標、是否有騙補貼的行為,然後考核國資投資新能源車的效益,就可以了。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