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研究发现 当你开始这样睡觉 说明是真的老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在清晨的微光中,许多老人早已起身,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一天。而年轻人还沉浸在梦乡中,享受着赖床的惬意。你是否好奇,为什么父母辈的人总是那么早就困了、而又那么早醒来,并且很难再回到床上继续睡个回笼觉?


这并非是因为他们更有活力,而是一场悄然发生的生物节律变革在背后推动着这一切。

这项题为“The Use of Retinoid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kin Cancers: An Updated Review”的研究就为我们揭示了背后的原因。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体内的“生物钟”——即调节昼夜节律的内在机制,逐渐发生变化。

位于脑部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作为这场节律指挥的核心,通过控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和体温波动,决定着我们的睡眠时间和质量。

年轻人平均拥有约24.2小时的昼夜节律周期,而老年人虽然周期长度未明显缩短,但节律相位明显提前。

换句话说,老年人的褪黑激素分泌高峰比年轻人提前1到2小时,体温最低点也提前,这让他们即使按年轻时的作息时间上床,也会更早感到困倦并入睡。

为何生物钟会提前?

这主要与眼睛对光线的感知能力下降有关。

60岁以上的人群,晶状体的透光率下降约30%,尤其是调节生物钟的关键蓝光损失高达80%。

这相当于眼睛被戴上了一副“黄色滤镜”,大大削弱了光线传递给视交叉上核的强度。

同时,视交叉上核本身也在衰老中功能减退,神经元同步性降低,神经肽分泌减少,犹如一支失去指挥的乐团,昼夜节律的节奏变得紊乱且幅度减弱。

除了时间上的变化,老年人的睡眠结构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深度睡眠,也称慢波睡眠,是身体恢复和记忆巩固的重要阶段。

年轻人每晚约有20%的深度睡眠,而60岁以上老人则不足5%,慢波活动减少一半以上,导致睡眠的恢复功能大打折扣,白天更易感疲劳。

此外,老年人的睡眠更加碎片化,夜间醒来的次数翻倍,从年轻时的1-2次增加到5-7次,且醒来后难以快速入睡。


即使在光照和作息条件稳定的环境中,老年人的觉醒时间也比年轻人多出40%,这直接关联于生物钟功能的减退。

更有趣的是,老年人的睡眠阶段也发生了前移。

虽然快速眼动睡眠(梦境阶段)的总量变化不大,但其时间提前,导致许多老人凌晨即进入多梦状态,醒来时往往感到精神恍惚,甚至误以为“天还没亮就做梦醒了”。

这么看来,这场关于睡眠的“时光交响曲”,不仅仅是生物钟和光感受器的变化,更是身体整体衰老的缩影。

理解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照顾家中长辈,调整作息和环境光线,从而缓解他们的睡眠困扰。


所以,下一次当你看到父母早早入睡并在清晨醒来时,多一些理解与关怀,因为那是身体与时间的微妙对话,也是生命韵律的完美体现。

如何改善老年人的睡眠问题?

虽然睡眠问题的出现是岁月不可避免会带来的,但我们依然可以做些什么,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固定起床时间

即使夜间失眠,也坚持同一时间起床

建议周末与工作日保持相同作息,防止因延迟起床打破积累的睡眠节律。当身体形成条件反射后,到固定时段自然会产生困意,逐步重建健康的睡眠驱动力。

日间适量活动

下午 3~5 点进行 3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可使夜间慢波睡眠(深度睡眠)时长增加 15%。运动时核心体温升高会形成体温波动曲线,运动后体温下降过程恰好与入睡时的生理降温需求吻合,产生天然的促眠效应。

同时,运动加速的代谢过程会促进腺苷等睡眠因子积累,但需注意避免在睡前 3 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防止交感神经兴奋影响入睡。

限制白天小睡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7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