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科幻片: 科技的盡頭,只能是宗教嗎?AI時代,我們為何需要更好的科幻片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16年的《黑鏡》(上圖)影響了2021年歐盟《人工智能法案》(下圖)

因此,優秀的科幻片能通過討論技術倫理問題,為立法者和決策者提供預警。例如《黑鏡》第三季《急轉直下》預言的評分系統引發的歧視問題,在2025年歐盟的《人工智能法案》得到回應,法案禁止了造成歧視和排斥的基於敏感特征(如種族)的社會評分,並要求信用評估系統做到透明、非歧視。歐盟通過建立法案,回應科幻作品所提出的警示。科幻作品用豐富的想象力與傳播力,將已經發生或未發生的科技問題提上日程,讓監管機構對科技倫理與技術的政治性加以重視。

問題究竟會帶來麻煩,還是帶來答案,取決於人相信哪個。赫拉利在《智人之上》中寫道:“信息不等於真理和真相,信息革命也不會揭露事實真相,它能做的是創造新的政治結構、經濟模式與文化范式。”科技至上導致的理工科崛起或許是短視的,科技公司就裁掉了寫AI算法的碼農。在由AI主導的自動化世界,人本主義、人際交往與情感連接將是最稀缺的,這或許會是衰落的文科的新機會。科技時代,宗教喚起的不應是回避與消極宿命論,而是對倫理的修正與對真善美的追求。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4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