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从擦鞋童到总统,卢拉的金砖"逆袭"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2023年3月,卢拉到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国家博物馆修复现场视察,并与工人交谈。


“于是他明白了:要改变国家的面貌,仅靠领导工人抗议和批评是不够的,必须参与政治,在议会、在国家治理层面发声。这次国会之行就成了他人生的又一大转折。”莫赖斯说。不久后,卢拉创建了巴西劳工党。2002年,他第四次竞选总统,并当选为巴西历史上首位左翼总统。

草根背景让卢拉对国家经济政策有着独特的理解——既要有宏大的愿景,也要脚踏实地。巴西一位政府官员曾回忆,卢拉在制定政策时常常问:“这对普通工人有什么好处?”这种务实主义是他一贯的执政风格,他也被人们称为“工人总统”。




创造“巴西奇迹”

2003年,刚刚上任的卢拉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演讲,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巴西不会永远是一个‘未来之国’,我们要让世界看到,这个‘未来’已经到来。”

二战期间,奥利地着名作家茨威格出版《巴西:未来之国》一书,认为巴西多元文化融合孕育的包容性社会模式可为战乱中的欧洲提供参照。然而,巴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境,卢拉是有亲身经历的,因此不少人在“未来之国”前面加上了“永远的”这一调侃式的反语。


进入新世纪,当卢拉发出那豪言壮语时,许多西方媒体不以为意,因为卢拉面临的是一个被新自由主义改革掏空的巴西。20世纪90年代,巴西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三化”改革,虽在短期内遏制了通胀、促进了增长,却导致国家经济控制力削弱、社会不公加剧。卢拉深知,巴西需要的不是简单的政策修补,而是一场深刻的经济转型。

2003年至2010年,卢拉政府推行“零饥饿计划”和“家庭补助金计划”,成立了主管社会发展和消除饥饿的机构,实行多种社会资助计划,向贫困家庭发放现金补助,条件是让孩子上学并接种疫苗。这些政策不仅减少了贫困,还刺激了消费,成为巴西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卢拉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推动巴西农产品出口,使该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牛肉咖啡出口国之一。在这一时期,巴西贫困率从37.5%降至20.9%,赤贫率从13.2%降至6.1%,同时经济年均增长4.3%,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迅速复苏。2009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7.5%,创下24年来最高纪录。国际媒体惊呼:“巴西奇迹!”

2009年6月,“金砖四国”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在欧亚大陆分界处的俄罗斯名城叶卡捷琳堡举行。卢拉说,各国应该继续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反对保护主义,“金砖四国”应该加强合作与对话。


“金砖国家”概念由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于2001年首次提出,他把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专题)(India)、中国(China)四国的英文首字母合为“BRIC”一词,它与英文单词“砖”(brick)相近,被译为“金砖四国”“金砖国家”。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在世界舞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卢拉最具前瞻性的经济决策之一,是将巴西的未来与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2004年,他首次以总统身份访华,站在上海外滩感叹:“这就是巴西应该成为的样子。”此后,中巴贸易额从2003年的79.8亿美元飙升至2010年的625亿美元。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这一地位保持至今。

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卢拉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与中国达成100亿美元的贷款换石油协议,同时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达成300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这些举措不仅帮助巴西渡过危机,还提前偿还了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部债务,实现了从债务国向债权国的转变。卢拉在签署这些协议时感叹道,这是南方国家第一次不需要跪着向北方要钱。

2010年,卢拉连任两届总统后卸任时支持率高达87%,巴西经济规模也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七位。当时在很多巴西人的眼里,卢拉是“巴西史上最好的总统”。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