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馬斯克: 馬斯克建"美國黨"靠譜嗎? 又一只"蜇人的蜜蜂"?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當地時間7月5日,一周念叨8遍要組建新政黨的美國億萬富翁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並立下flag——要拿下小部分國會議席數,充當“關鍵先生”撬動美國政治。


豪言一出,質疑者有之,輿論迅速列出其面臨的六大挑戰。樂觀者亦有之,認為全球首富“能量”不可小覷。更多的人則是“吃瓜”,准備靜觀2026年中期選舉有什麼好戲……

馬斯克緣何宣布建新黨?會帶來何種影響?又反映哪些深層問題?


想四兩撥千斤

馬斯克當地時間5日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今天,‘美國黨’的成立還給你們自由。”

馬斯克是在對他4日所發一條帖文的回復中作出上述表述的。“支持和反對比例為2:1,表明你們想要一個新政黨,你們也會有個新政黨。”馬斯克寫道,美國正“因浪費和貪污而破產”。

馬斯克4日在美國“獨立日”當天發起網絡意見調查,問網民是否應該成立“美國黨”,以把美國民眾從民主黨共和黨輪流上台的兩黨體制中“解放出來”。截至5日他再次發帖時,共有124.9萬多網民參與投票,支持者占65.4%,反對者為34.6%。

有網友推測,“美國黨”的政治綱領可能包括減少債務支出、推動人工智能(AI)技術發展、全面放松監管等,馬斯克對此回復稱:“沒錯!”

馬斯克還透露,“美國黨”初期將聚焦2-3個參議院席位以及8-10個眾議院選區。他還向網友暗示,“美國黨”將參與2026年中期選舉。

上述策略與傳統政黨試圖贏得多數席位的做法截然不同。馬斯克將目標鎖定在成為國會中的“關鍵少數”,四兩撥千斤,通過在關鍵投票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來影響政策制定。

根據美國法律,一個有資格參與選舉的政黨成立,其資質確認需要經過復雜的認證程序,首先必須召開黨團會議或代表大會,選舉臨時官員並指定政黨名稱。尚不清楚馬斯克的“美國黨”是否已啟動相關程序。

為何另辟蹊徑?

馬斯克此舉正值他與美國總統特朗普(专题)就“大而美”法案產生激烈分歧之際。

這不禁令人感慨:幾個月前還是蜜月期的二人,那麼快就“盟友變路人”。

馬斯克眼中,“大而美”法案將使國家債務飆升,並可能削弱可再生能源行業。近幾周他與特朗普的 “口水戰”不斷激化,甚至鬧到特朗普“考慮將馬斯克驅逐出境”的地步。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刁大明表示,馬斯克宣布成立新黨,有兩個層面的因素。

表面上看,現有政黨體系無法為馬斯克實現政治抱負提供渠道,倍感失望的他想另辟蹊徑。

馬斯克曾希望通過幫助某個主流政黨候選人成為總統來實現自身目標。”刁大明說,“然而,無論是強調多元文化和身份政治、注重監管的民主黨政府,還是打壓清潔能源產業、踐踏財政平衡原則的共和黨,都與馬斯克的願望背道而馳,也讓‘政府效率部’的減員舉措失去意義。”

深層上看,過去,美國兩黨往往通過聚焦全民關注的議題或在同一議題上采取不同立場,來贏得利益攸關選民的支持。但隨著美國人口結構、產業結構的變化,選民結構和訴求持續變動,兩黨的老套路無法有效動員足夠選民。

馬斯克正代表了社會轉型中的某種重要動力,或者說是變動中的交叉點。”刁大明說,當前美國兩大主流政黨的政策,總有一部分能回應這類選民的訴求,同時也總有一部分讓選民不滿。

“蜇人的蜜蜂”

馬斯克的“建黨”之路,又有哪些阻礙?能否實現預設目標?


綜合輿論分析,悲觀的聲音居多,主要有幾大挑戰。

首當其沖的是制度障礙與投票規則。

喬治城大學教授漢斯·諾埃爾表示,美國的“贏者通吃”選舉制度對第三方政黨並不友好。這種制度使得得票最多的候選人獲勝——幾乎總是民主共和兩黨。

其次,歷史上,第三方政黨的全國吸引力也很有限。

盡管1856年以來不乏獨立人士或第三方政黨議員進入國會的案例,但最近美國自由黨、綠黨等第三方政黨均未占據議席。上一次非共和黨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贏得選舉人票是在1968年。



“成立新黨可不像經營一家企業,它更像一場社會運動。”佐治亞州瓦爾多斯塔州立大學政治學教授伯納德·塔馬斯表示,“即便馬斯克能夠投入資金,他也無法復制兩黨所擁有的完善制度架構。”

再者,政治盟友、潛在支持群體也是個問題。


根據公開報道,在組建新黨一事上似乎只有前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楊安澤表示有興趣合作。研究發現,即便是對本黨不滿的兩黨成員,也不太可能支持一個更偏向中間立場的第三方政黨。

除悲觀聲音外,也有樂觀論調。有分析認為,憑借馬斯克的財力、影響力以及針對性投入,可能會撼動既有選舉平衡。

刁大明指出,第三方政黨在美國政黨制度、選舉制度的語境下,運作空間有限。馬斯克負責“政府效率部”期間,已經被特朗普賦予超大權力,但尚未沖破美國政治框架,也缺乏“魔力”改變美國。因此很難相信他換個賽道就能圓夢。

“但是,如果馬斯克盡力死磕,運用社交媒體和大數據精准動員支持者,動用選舉策略,其黨派拿下國會席位也不是沒可能。”刁大明指出,“在兩黨選情膠著的搖擺州,不排除馬斯克的新黨能夠漁翁得利,迫使共和黨與他進行協調。”

刁大明總結,短期而言,第三方政黨最大的作用就是充當攪局者,分流兩黨的一部分選票(“美國黨”可能更多分流共和黨選票),其最終命運往往是被主流政黨吸納、吞噬。從長期看,如果僅僅停留在占據幾個議席,馬斯克的新黨難以完成改變美國政治的使命。

伯納德·塔馬斯認為,在美國,“第三黨”往往不是通過贏得席位並實現長期發展,其策略多是“像蜜蜂一樣,蜇完人,就死了。”即使最成功的“第三黨”通常也只能維持約十年。一旦它們變得過於強大,主流政黨就會開始竊取它們的語言、意識形態。

深層次問題

馬斯克想建新黨,也暴露出美國政治的深層問題。

首先,折射出許多美國民眾對現有選擇的不滿。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對選民登記數據的分析顯示,登記為獨立候選人或第三方成員的人數不斷增加。馬薩諸塞州政治分析師瑪麗·安·馬什表示,“我認為人們對政治感到失望,對兩黨政治更是失望。”

這位分析師指出,今年6月全國范圍內的“反對國王”抗議活動就是證明,人們可以不依靠某個主要政黨就能組織起來。“人們開始自行解決問題了。”

其次,表明美國政治體制韌性受到考驗,例如三權分立、輿論監督、糾錯能力在極化政治中日漸失效,等等。

刁大明指出,美國民眾對於兩黨政治惡斗極度不滿,這是馬斯克另建新黨的呼聲得到回應的現實土壤。但目前公眾無力改變現狀,不滿又無奈,“選無可選”。這些都給美國政治敲響警鍾。

這家最好!股市開戶分批買入大盤股指基金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4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