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太逗了,菲律宾劝中国放弃核武器.....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全球先后出现了四个无核武器地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南太平洋、非洲以及中亚


东南亚国家也有这种需求,1995年,东盟十国到泰国签署了《曼谷协议》,大家都承诺自己不会寻求拥有核武器。

你说它们自娱自乐也好,抱团取暖也罢,但毕竟得到了心理安慰。


但这需要得到核大国的支持,否则就是一纸空文。

1997年,《曼谷协议》生效后,东盟就劝五大善人签署一份议定书,以确保核大国不对东南亚进行核打击。

2011年11月,中美俄英法派代表和东盟国家在印尼雅加达举行谈判,讨论的就是该条约附加协议--议定书。

也就是说,五大善人在条约之外,还得签一份议定书,不然小国永远不安心。

东盟问五大善人支不支持该地区无核化?那当然是支持咯。

因此,五大善人与东盟达成初步协议,同意采取步骤签署议定书。

一晃十四年过去了,会议开了一次又一次,大道理讲了一次又一次,但这份条约的议定书却仍然在路上……

这说明在五大善人之中有人不愿意签,故意阻止东南亚无核化进程。

说白了,就是那个“人权灯塔”美利坚。

五大善人态度差别很大:

中国支持东盟的努力,愿尽早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2023年7月表示,支持在东南亚建立无核区。

英法原则上不反对,大家签,它们也签。

美国历经四届政府(奥巴马、特朗普(专题)、拜登、特朗普)却始终没有明确表态是否签署该条约及议定书。

不表态,就是不想签,那大家就只能等着。因为即便是中国带头签署,少了美国,条约仍然不具备有效性。


美国为什么要卡着条约议定书,连这种顺水人情的事也要折腾?

因为中俄签署议定书的前提条件,戳中了美国的“痛点”。

看看议定书的主要内容:

一、支持东南亚地区无核武器化;

二、不得帮助东盟成员国开发、制造或获取核武器;

三、不得在东南亚进行核试验或使用核武器;


四、不得以任何方式在东南亚部署或运输核武器;

五、不对东南亚国家威胁使用核武器。

美国接受不了的是第四点,其他它都没有问题。拖了十四年,美国就是希望协定书能去掉这一重要条款。因为它想保留在东南亚某个“盟国”境内部署核武器的可能。

中国则要求将这些关键条款都明确写上,不留模糊空间。俄罗斯也支持“所有缔约国都必须遵守不拥有、不开发、不在本国部署核武器的要求”。

英法就是来混的,反正这三位达成共识,它们就跟着签,抢个道德高地。但要是希望它们向美国施压,接受全部条款,它们就在那装死。

那么,既然东盟十国在1995年就极力主张地区无核武器化,美国又怎么可能在这里部署核武器?

因为东盟里面有内鬼,就是菲律宾这家伙,它想把核武器引进到本国境内,狐假虎威。

阿基诺三世执政时,菲律宾就在暗中配合美国破坏《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

老杜执政时,菲律宾军方仍然想给美国核武器留条路。

到了小马科斯执政,菲律宾干脆连装都不装了,它的所谓劝“中国废弃核武器”怪论,就是来搅局的。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已经有 14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共有 14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1 游客 [麦.甲.农.止] 2025-07-07 05:49
    猴子总以为自己跟人类一样聪明,狗粮总以为有免费的狗粮。
    Prev Page1Next Pag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79 Seconds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