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遮天》:九龙变七龙,AI"修仙"功力几何?|微剧评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编者按】


微短剧行业内容创作的多元化与精品化趋势日益明显。澎湃短剧频道x有戏栏目推出“微剧评”专栏,携手高校专业力量,借助DeepSeek开展AI共创,探索微短剧文艺评论的新视角。本篇聚焦AI仙侠题材微短剧《遮天》。




出品 陕西文投影业、西安志和影视、掌阅科技、成都星阅辰石、河北广电广告/承制 陕西大迈长宏影视等/集数 60

近日,首部“AI+实拍”深度融合短剧《遮天》正式上线。凭借改编自起点网现象级仙侠IP的热度,该剧首日播放量便突破1400万次,首集获赞32.7万,全网话题量更是突破1亿。然而,细心的观众很快发现了一个细节问题:“九龙拉棺”是该IP中最重要的剧情,但在剧中,气势磅礴的青铜棺椁前,飞舞的黑龙却只有七条而非九条。这一看似微小的细节偏差,反映出这部作品在技术进步和创作精度之间,仍存在一些需要打磨与完善之处。

《遮天》的突破在于其将技术深度融入制作的各个环节。AI系统分析海量仙侠数据生成“荒古禁地”等场景,使单场景成本降低60%:“七龙拉棺”部分还原原着视觉奇观,妖兽搏斗动作流畅度远超早期AI短剧。掌阅自研的“iDrama”系统构建自动化流水线,实现动态创作,如针对观众对“姬紫月”的高呼声,AI在48小时内生成的番外篇播放量反超正片200%,将短剧从单向输出转向“用户共创”的新生态。


但这场技术盛宴也难掩创作的争议与失衡。原着粉不满世界观被“魔改”:主角叶凡从普通大学生变为“星宇探险公司总裁”,同学聚会植入霸总套路,现代装扮与修仙世界观冲突强烈。生物设计上,“神鳄”成西方龙形态,“鳄祖”挪用哥斯拉形象,狠人大帝AI建模缺乏东方仙韵。尽管宣称使用多款大模型提升精度,但角色口型与配音错位、闪电特效违背物理规律等问题,无情地揭示了AI在细节把控上的力不从心。当技术尚未完全跨越“恐怖谷”,过分追求视效奇观反而放大了真实感的缺失,让沉浸感大打折扣。

尽管口碑两极分化,《遮天》的商业路径却指向短剧产业未来风口——“AI微短剧+”。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首超全年电影票房,预计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遮天》的尝试揭示了几大趋势:技术降本开拓题材蓝海,其AI成本占比远低于传统玄幻剧,正在打破“大场面=高成本”的创作枷锁;生态化运营重构IP价值,通过“剧+小说+游戏”联动,带动小说日销增长、游戏用户激增、周边售罄,短剧正从流量入口升级为IP生态引擎;出海与政策红利显现,《遮天》登陆多个地区新增用户,行业还获千万级扶持计划,AI与出海成核心增量引擎。


短剧《遮天》如同一枚棱镜,折射出AI影视的耀眼与晦暗:当技术成为资本追逐的风口旗帜,内容本身的深度与真诚,才是衡量作品价值的永恒坐标系。真正的“技术奇点”不在于视效的炫目,而在于AI能否真正理解并传递诸如叶凡那句“我愿成为你的剑,哪怕刺向你”背后所蕴含的悲怆与浪漫。这条通往艺术与技术完美融合的“仙路”,依然需要创作者在算法的精密与人文的幽微之间,进行漫长而执着的探索。

作者:尹涵 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24艺术管理MFA

指导教师:易非

技术支持:DeepSeek x 派生万物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29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