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關稅: 川普關稅追殺 中企逃到這國求庇蔭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隨著美國中國東南亞產品加征關稅,越來越多中國制造商將生產基地轉向“埃及”,尋求關稅避風港。


《南華早報》近日報道指出,自從美國總統川普在第一任期首次對中國征收關稅以來,許多中國出口商將生產轉往東南亞。然而,今年4月,東南亞也成為美國新一輪高額關稅的對象。當時川普宣布,對來自東南亞的進口產品征收最高49%的對等關稅,同時也對中國商品征收高達145%的對等關稅。盡管華盛頓此後暫緩實施,並將對中國的關稅降至30%,但這些關稅並未取消,若雙方無法達成協議,這些措施將於夏季結束前重新生效。

高關稅導致許多中國企業被迫將生產線多元化,“埃及”憑借其戰略位置、相對穩定,加上埃及僅被美國課征10%的“基本”關稅,成為中企逃生的“B計劃”。不少中國投資者認為,埃及對美國存在貿易逆差,未來被加征高關稅的風險相對較低。


今年3月,埃及一家商業協會宣布了10項新的中國投資案,總額達6000萬美元,其中多數為集中在蘇伊士運河經濟區(SCZone)的工業計劃。目前在埃及活躍的中國企業超過2500家,其中包括電信巨頭中興通訊、電子設備制造商OPPO和車商廣汽集團。

中國制造業面臨來自美國歐盟層層關稅壁壘、地緣政治緊張與東南亞成本逐步攀升等多重挑戰時,位於非洲與中東交界的“埃及”,正悄悄成為中資企業的新避風港。從蘇伊士運河沿岸的經濟特區,到開羅近郊的新行政首都,再到紅海岸邊的一座座工廠,中國制造正大舉遷入埃及,這是否意味著埃及將成為中國新的“洗產地”基地?

埃及工人月薪 僅東南亞一半

埃及的吸引力來自其關稅避風港與戰略樞紐。在美國對等關稅政策下,雖然非洲有51個國家被列入加征清單,但埃及僅被課征最低10%的關稅,成為明顯的“關稅避風港”。

尤其埃及政府近年推動“黃金執照”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外資項目提供快速審核、一站式服務及稅收減免,並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如交通、電力、通訊等,以吸引更多國際企業落地,更因此吸引中資企業進入。

此外,隨著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地人力、土地、能源成本上漲,中資開始將目光投向成本更低、政策更優惠、地理位置更具戰略價值的埃及。與中國東南亞相比,埃及的人力成本極具吸引力,當地技術工人平均月薪約為中國沿海地區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另外,工業用地、能源價格與稅收政策亦顯著優於東南亞與部分新興市場。

《南華早報》報道,在開羅郊外經營5家機車零件組裝廠黃平(音譯)注意到,近幾個月來自中國投資明顯激增。他表示,現在幾乎每天都有中國代表團來訪,除了企業人士,還包括中國官員。他接觸過的中國企業中,至少一半原本已在柬埔寨、泰國、緬甸或老撾設有工廠,如今則把埃及視為新的第二選擇。

而埃及吸引中資的優勢,低廉的勞動成本是關鍵因素之一。黃先生表示,埃及工廠的月薪通常僅為100至150美元,不到目前東南亞制造業工資的一半。這樣的成本優勢正推動當地紡織業快速發展。根據埃及服裝出口委員會數據,2025年前4個月,埃及成衣出口超過10億美元,年增22%。中國領先的紡織企業之一浙江彩蝶實業,便是進軍埃及的代表之一。該公司今年初在當地投資1億美元設立新廠,預計可創造4500個就業機會。

北京以“一帶一路”支援埃及遷都

“蘇伊士運河”不僅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更是埃及政府打造工業升級與吸引外資的核心地帶。埃及地處蘇伊士運河要沖,串聯中東、歐洲非洲三大市場,地理位置具高度戰略價值,也因此在供應鏈重組趨勢下,投資吸引力持續攀升。此外,歐盟與埃及的合作也進一步強化其優勢。自2024年起,歐盟積極深化與埃及的經貿關系,包括支持國際投資論壇,目標是強化埃及在歐盟供應鏈中的角色,並吸引歐洲制造業投資,中資更看准這優勢。


中資在該區的代表性項目,包括中國-埃及泰達蘇伊士經濟合作區,成立於2008年,近年迎來擴建潮,吸引超過140家企業進駐,涵蓋紡織、機械、家電、建材、新能源等多元產業。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太陽能企業瞄准歐洲市場需求,借由埃及制造出口,規避歐盟中國再生能源產品的貿易限制。廣汽集團汽車工廠規劃年產能10萬輛,主要供應中東、非洲歐洲部分市場。

埃及於2015年提出“遷都”計劃,在開羅以東45公裡外的一處沙漠地帶規劃一座占地700平方公裡的“新行政首都”(NAC)區域,自此展開一個沙漠超級工程,並透過中國政府“一帶一路”承建計劃,蓋出非洲第一高樓“標志塔”。

然而,盡管中資進駐多數屬於合規經營,惟部分企業或存“洗產地”之嫌。當前,美國歐盟正針對疑似“洗產地”行為加強監管。例如,美方已要求對部分來自埃及、越南墨西哥的出口產品進行原產地溯源調查。若企業被認定僅是轉口或低度加工,仍可能被課征中國標准的高額關稅。



數據顯示,中國是埃及第4大債權國。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 Kiel)2023年的報告指出,中國身為多個非洲國家的債權國,扮演了非比尋常的角色。盡管中國的貸款也是由國家或透過國有銀行發放,但北京方面收取的平均利率為3.2%,遠高於其他國家債權國。


根據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Washington Institute for Near East Policy)旗下Fikra論壇的分析,2017至2022年,中國對埃及投資成長了317%,並對埃及享有巨額貿易順差。這份分析指出,埃及從中國的進口額從2017年約80億美元,暴增到2022年的144億美元;埃及對中國出口額則從2017年約6.93億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8億美元。



資料照片:中企埃及在建項目

埃及民間憂心成中企殖民地

除了埃及之外,新加坡目前被美國加征10%的最低基准關稅,同樣比多數地區都低,似乎也成為中國洗產地基地的下個選擇目標。新加坡媒體《聯合早報》報道,研究機構野村經濟師瓦爾瑪(Sonal Varma)日前發表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自今年2月美國總統川普首次簽署對中國經濟關稅的行政命令以來,亞洲從中國進口商品增長明顯加速,從2月份年增17.3%,到3月份和4月份平均增長21.7%,引發更多有關“洗產”的疑慮。有新加坡當地物流業者接到中國制造業者詢問,如何申請原產地證書,要偽裝成“新加坡制造”出口到美國

盡管埃及官方普遍歡迎中資進駐,視其為推動工業現代化、創造就業、穩定外匯收入的重要途徑。然而,民間亦有部分聲音擔憂過度依賴中國資本可能引發“新殖民”風險,或削弱本土產業競爭力。據了解,埃及政府正試圖透過政策設計,引導外資企業提高在地化率、培養本地供應鏈,並限制僅進行簡單加工的純轉口貿易模式,以維護經濟主權與產業升級目標。

隨著中國企業大舉湧入,埃及面臨工業用地短缺,土地價格隨之飆升。《南華早報》指出,一名在埃及工作2年的土地工程師透露,過去半年內,主要經濟區工廠租金已翻倍。此外,中企也將過剩產能轉移至埃及傾銷,導致市場競爭加劇、擠壓所有人的利潤。一名中國業者坦言,與2年前相比,公司利潤已經減少一半。

中資企業大舉進駐埃及,既反映中國供應鏈全球重組趨勢,也突顯在地緣政治風險與經濟全球化碰撞下,企業尋求生存空間的現實選擇。可以確定的是,埃及正加速融入中國主導的全球產業鏈,這股“西移”浪潮背後,既有經濟利益的計算,更蘊含深刻的地緣政治博弈。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7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