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國內太熱了!有些人 已經熱到變態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全國目前已經熱到了最強高溫的鼎盛階段,多地氣溫超過40℃,新聞隨處可見中暑暈倒的人——




南京120,三天接到65位中暑患者;



黑龍江老人剛到杭州,就熱暈被送回東北



安徽老人上街買東西,回家時中暑暈倒在玉米地裡……





這還沒到三伏呢,就已經如此瘋狂。2025,為什麼這麼熱啊!!

北方人,熱成了人均甜妹

一進入7月,首個全國高溫健康風險預警發布,證明史無前例的熱並不是錯覺。

高溫紀錄接連被打破,別提南方了,北方都讓人熱到懷疑赤道是不是位置上移了——

京津冀幹熱炙烤,部分地區地表溫度高達70℃。



北京的小孩哥已熱哭,發誓再也不來北京了,因為實在太熱了。

河北網友說,他們村裡一輩子沒買空調的老人,都熱到受不了,今年入手了一台。



比京津冀更偏北方的東北,熱出了38℃的高溫。

地表最高達65℃,連最北邊的漠河北極村都達到了36℃。



張嘴就是畫面感的東北老鐵們,齊刷刷在網上刷起了高溫段子——

“嘎巴一下熱死我算了,說好的苦寒無比呢”;





“誰給我們東北人當老剩菜了,一會凍上,一會化上的,給我媽熱得一天沖八遍澡”;



東北疑似全員甜妹,一年溫差70℃,吐魯番的葡萄都沒東北人甜”;



“我說白了,東北人遇上現在的高溫,等於給企鵝扔赤道了,誰能受得了”……



因為從來沒這麼熱過,沒空調、沒風扇的東北大(专题)學生熱得不行了,開始打地鋪、在地下室支帳篷過夜。

主打一個“全身微黏,直流微汗”。



空調行業可能沒想到,能如此輕易地在這個夏天,拿下這塊“難啃”的東北市場。





排隊裝空調的人爆單了,師傅明顯不夠用了,全體加班不說,還得緊急從外地找支援。



除了部分還在下雪的高海拔地區,比如成功在7月入冬的青海等。 避暑,絕對算得上是全國大多數地區的人,在這個夏天的頭等大事。



避暑,怎麼避?

畢竟人均拖家帶口去青海避暑,也不現實。

所以網友們因地制宜,開始從衣、食、住、行上下功夫,想辦法避暑。

有男孩用西瓜皮做了避暑套裝,從頭到腳“全副武裝”。

西瓜套裝穿著不知道涼不涼快,反正看著挺涼快的。



因為這句“看著涼快”,很多人在夏天都踩過坑。

涼感防曬衣,就是上當重災區。

直播間裡,看著主播拿起紫外線筆一頓掃,防曬效果感覺好得不得了——UPF值,能從50+到2000+。

再一聽選用的面料,更是感覺高級感拉滿,冰絲、涼感……甚至主打一個“邊防曬邊護膚”。

當然,“黑科技”關鍵詞越多,價格也越貴。

為了避暑防曬,消費者下狠心將預算拉滿,滿心期待等著到貨上身的那天。





沒想到的是,曝光的新聞比防曬衣的確認收貨,來得稍晚了一些。

包裝簡陋、生產環境差、面料根本不合格……以次充好的三無防曬衣,正在市面上大肆流行。



用那些科技感滿滿的宣傳詞,堆砌出來的高級面料,其實還是最普通的錦綸、氨綸。

涼感的“冰絲”添加,看似用了更好的材料、添加了涼感因子,實則效果不顯著。

此外,還有全波段、原紗等,都是起不到什麼作用的虛詞。

更可惡的是,防曬的指數標准UPF完全是商家說了算,想說多少說多少。因為無論是化驗或者紫外線燈照射,都是形同虛設,都顯示可以防曬,實際內行人一眼就知道怎麼回事。



國家在防曬用品上,其實就一個標准“GT/T18830”。

選防曬衣時,UPF在200左右,耐水、能洗50次以上的產品,就是好產品。



此外,顏色和抗紫外線效果沒多大關系。只要記住夏天選淺色,冬天選深色,就ok。





同時在夏季穿衣方面,並不是穿得少就涼快,穿淺色的寬松衣服可以熱輻射反射,還能保護皮膚不被曬傷。

以為吊帶、熱褲最降溫,實則穿棉麻制品的衣服,吸汗的同時也會更涼快,還能保護我們在空調房裡,不會因為穿得少,導致頸椎、腰椎、背部等被空調直吹……

在飲食方面,夏天很多人貪涼,喜歡吃冰激凌、喝冷飲,以為這樣會快速幫助身體降溫。

實則,這樣會讓我們外熱內寒,導致身體散熱能力下降的同時,還容易造成腸胃功能紊亂。


正確做法,是喝30-40℃左右的溫水,來幫助身體降溫。

除了降溫,在解暑方面,很多人認為中暑只要喝藿香正氣水,就能調理過來。

實則,藿香正氣水更適合從大汗淋漓的環境忽然進入冰涼的空調房,這種貪涼的“陰暑證”。

各地中醫院可以刷醫保的解暑代茶飲,比如烏梅湯等,是消暑的好選擇。



在居住方面,中暑的人群裡,很多都是上歲數的老人。

他們認為待在室外才容易中暑,所以待在家裡緊閉門窗,甚至不願意開風扇、空調。這種不通風的悶熱環境,很容易引起缺氧。

其實,年輕人在空調房裡長期封閉不通風,同樣也容易室內中暑。

通風,在夏天很重要。



無論是睡出一身汗吹空調,又或者是用冷水洗澡降溫等,在夏季都容易引發心悸、頭痛等不良反應。

所以很多人為了消暑,將目光投向了各種高科技涼席,沒想到掉進了一個更大的坑——

號稱能抗癌實則無效的保健涼席、PVC和PU仿冒頭層牛皮的涼席、剛接觸感覺涼快十幾分鍾後明顯減弱的輕奢涼感涼席……

錢花出去了,該受的罪,一樣沒少。





於是,不少人為了降低成本,選擇出門去外面避暑。

可出行去合適的避暑地,需要有錢、有閒,這樣一對比,分布在家附近的各種商場,就成了吹免費空調的最佳場地。空調更充足的圖書館、博物館,也是這個賽道的熱門選手。



有人將目光轉向了更多的公共空間,比如地鐵、公園、銀行大廳等。



甚至有網友還推薦去黨群服務中心、各類社區服務驛站,省電省水、看書學習,一舉多得……



但很多嫌麻煩的人,還是希望能有一些避暑“神器”,能隨身攜帶,隨時隨地帶來涼感。


他們不惜高價買掛脖空調等裝備,結果發現存在散熱差、戶外不如扇子涼快等缺點。

衣、食、住、行,想要將避暑做到全面、進行到底,還能不踩坑,真是要格外謹慎加小心。



在古代,怎麼避暑?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苦夏一到,茶飯不思成了常態。時常感覺困倦、萎靡不振,就像《黃帝內經》裡所言:“夏三月,此謂番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

夏日萬物生機勃勃,我們該晚睡早起。可暑熱,往往使我們容易動怒、睡不著,熱到度秒如年。

就像掛脖空調,在戶外不如扇子一樣,避暑這件事還得看咱老祖宗的。他們在衣、食、住、行上,有自己的消夏智慧——

《詩經》中提到過一種植物,葛。“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莫莫。是刈(yì)是濩(huò),為絺(chī)為绤(xì),服之無斍G▂ì)。”高纖維的葛麻,制成衣服後,輕薄、涼爽、透氣且堅韌,適合夏季。

苧麻,以及達宮貴人鍾情的絲綢和紗羅,也是夏季的舒適之選。雖然不似今人的短袖、吊帶設計,但足夠能看出由絞紗織成的“羅”,有多麼輕薄、透氣。



在飲食上,古人傾向於藏冰,以供夏日使用。

故宮生活志》中提到,古人會建造冰窖,從前一年冬天開始,去河湖中鑿取冰塊(打冰),放置在冰窖中“冷藏”,第二年夏天拿出來使用。

皇家還有在立夏日給文武大臣賜冰消暑的習慣。

即便冰窖的牆有兩米厚,也不留有窗戶,冰塊仍要面臨融化的問題,所以古人藏冰通常會留出2-3倍的冰量,以保證次年的冰塊用量。

《大清會典》中,記載了紫禁城曾有五座冰窖,能夠藏得下25000塊冰。



古人夏天,也好喝點小甜水兒——

水(礦泉)、漿(梅漿)、醴(甜酒)、涼(果汁)、醫(酒釀)、酏(yǐ,稀粥),通過調配,就成了宋代的冰雪甘草湯,元代的舍利別(蒙古語“渴水”的意思,也就是我們今天喝的檸檬水)、冰酪。

但相比今日加了各種“科技”的飲料,彼時的小甜水兒,更加天然、原生態。





《易經·系辭》有雲,“上古穴居而野處”。上古時候,我們的先輩會在荒野裡生活,但居住時會進入洞穴中。

到了後世,人們開始研究建築時,會在設計中講究遮陽、隔熱的結構,還會選擇在夏日臨水而居,在通風的環境中,憑欄便可感受拂面的涼風。



他們還想到,將建築建造於半地下的狀態,達到遮陽、降溫的效果。



陝西冬暖夏涼的窯洞,和延伸至半地下的皇家樓閣庭院,豐儉由人但理念相同。

除了建築,他們在睡覺時,會搖著紙扇,枕頭用冰涼的瓷枕和玉枕,睡在竹席和藤席以及冰床上。



躺在比熱容高的“古人夏季嚴選”竹席上,能將身體的熱氣吸收,保持涼爽,一直沿用至今,但低溫敏感者、老人、嬰幼兒以及有濕疹、皮膚病和體虛易寒者,不宜直接接觸。



今年,學習古人的智慧,抱著成熟的大冬瓜(洗去浮毛)入睡,在網上非常流行。



很多網友,親測有效。



而在出行方面,他們也熱衷於將夏日的目的地,定在山野中,瀑布旁。

看瀑布,聽琴聲,遠眺水面,在山中獨坐……



他們追求雅致生活情調的同時,也將夏日的燥熱一撫而光。

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讓我們感受到的不只是廬山瀑布的震撼,更有水流傾瀉而下的暢快與舒爽。



白居易在《消暑》一詩中,給出了自己的方法:“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內心平靜,方能讓身體的燥熱散去,因為室內空蕩了,所以才能生出涼風。

“精神勝利法”,這也不失為一種消夏的好選擇。

越來越炎熱的夏天,越升越高的溫度……保重身體,切勿急躁。

沒事,少出門;

心靜,自然涼。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