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比"甲亢哥"更火的网红,都要来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目前,决定来中国创作的海外顶流博主仍是少数,国内有运营经验的专业团队不多,大部分项目仍在筹备期,市场处于较为“野生”的状态。海外博主也不一定独家签约,例如,可能会找两家机构分别协助签证和内容运营工作。


“大家都在边做边学。”有MCN机构内容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以往,大多数海外艺人来中国的行程都源自某个品牌的邀请,以闭门活动为主。相比于对接国内艺人的行程,只需多加考虑“文化差异”的问题。

但顶流博主“中国行”的工作量显着提升,执行过程也更复杂。“在社交媒体的露出,既考验内容发布的实时性,也需要与网友的二次创作产生互动,与平台深度合作。”他说。


新的水花

“‘甲亢哥’中国行的直播具有不可复制性。但其成功表明,这不是一个短期的流量密码,而是对全行业都有拓展性的意义。”林初霞评价。

她透露,“甲亢哥”团队对于“中国行”仍然意犹未尽,团队曾打趣道,“中国这么多城市,就算每天直播,也得几个月才播完”。当他下一次回到中国,可能想去城市感并不强烈的地方,看看中国的另外一面。林初霞表示,“甲亢哥”坚持中文社交账号的发布内容必须使用中文字幕,文案也尽量用中文表达,他自己也在持续学习中文。

“老外看中国”的叙事从去年起就在短视频平台受到欢迎,国内用户爱看“文化反差”,海外用户爱看“中国魅力”。但一年后,内容门槛已经升级。“去年,外国面孔+中国场景的模式天然具备流量。在今年,用户更关心能够提供文化情绪共鸣或刷新认知的内容,策划上也期待看到深度体验,而非走马观花的记录。”管永兴表示。


在去年凭借“city不city”走红的博主“保保熊”也有同感。“对刚来中国的博主,粉丝会对他简单体验的视角感兴趣。我在中国已经生活8年,一直在探索怎么通过我的视角呈现更多在中国的真实体验,继续被大家喜欢,确实是一项难题。”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海外顶流博主的加入,将使流量狂欢步入新量级。不过,想要“中国行”成功,首先需要团队的高度投入与诚意。“中国市场规模很大,若要长期发展,需要学习中国视频生态,一名博主可能需要至少投入10%—30%的精力,拍摄定制化内容,让粉丝感受到他与中国的连接。”高佑思说。“歪果仁研究协会”作为MCN机构孵化了诸多外国博主。


至于如何定制内容,则考验操盘手的头脑风暴。由于个人风格突出,幕后运营团队与每一位博主长期磨合的经验,很难复制到其他博主身上。例如,“甲亢哥”原生态、随机性的直播风格难以被复刻;“野兽先生”的团队具有完整的影视制作能力,能自主落地大型节目;“无语哥”无须开口的幽默方式,克服了语言沟通可能存在的壁垒感。

以“无语哥”为例,袁逸青分享了一些初期想法。“他对亚洲文化很感兴趣,很喜欢刷中国网友创作的梗,对此进行reaction(反应)创作会有天然好感。他出生于塞内加尔,也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可参与中非在文化、经贸方面的交流活动。他还是‘草根网红’的代表,我们也期待他能在中国交到更多有相似经历的朋友,一起找到更多灵感和娱乐精神。”

入驻中国的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也需要契合平台调性的内容策略。“在抖音、快手,我们计划更多以‘无语哥’的反转类短视频为核心,微博适合分享最新情况,小红书上可以分享更多实时照片,B站则适合涉及一些经典影视内容的二创和翻拍。”袁逸青说。

这场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实验,将持续带来新的水花。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50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