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群魔亂舞:歷史飯圈化背後的情緒價值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冉閔的大帝頭銜 無疑是飯圈傑作

而且某些討論明顯帶入了現代地圖炮。比如南宋偏安和北方漢人胡化,這類話術本身缺乏意義。古人胡不胡和現代人沒有直接關系,本質上是對現實經濟發展狀況做隱射。既然是在含沙射影的地域黑,那麼基本上都帶著巨大情緒。


當然,針對不同朝代的討論,往往還伴隨著對學術圈內影響。一些自媒體“歷史發明家”通過煽情敘事來收割流量,確保自己能擠壓專業史學意見。典型案例依然是明粉,將所粉朝代吹捧為鐵血中國代名詞,替換掉平行時空裡的滿清。



曾在活動現場遭敵對粉絲掌摑的某著名學者

這類討論總是能引來粉絲群體對學術爭議的圍攻。通常手法無外乎質疑學者“抹黑”某朝代,或是直接將某些持其他意見的學者斥責為滿咦。


最後,很多討論都是情緒先行。直接脫離背景語境,將歷史人物簡單化為“IP工具”。比如:諸葛亮被塑造成“智商天花板”或“權謀反派”,

秦朝滅亡不是因為殘暴,而是陳勝吳廣等刁民的陰謀,

明朝遭遇鴉片戰爭,肯定比滿清表現更好。


顯然,這類網絡歷史的討論,多數時候討論的並不是真實歷史,而是比較具體的情緒寄托。這無疑是飯圈化進程,帶給社會和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大變數......





(全文完)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0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