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留學生: 追求"性價比"的留學生,撕不掉"鍍金"標簽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25年6月25日起,全國高考成績陸續放榜。留學機構負責人張峰更忙了。


他的社交媒體平台上,展示著學員接受英語面試培訓的視頻片段——這是為高考畢業生定制的培訓班。目標直指QS世界排名約750位的波蘭密茨凱維奇大學。

“這所大學本科年均學費最低僅約3900元人民幣,加上6萬至8萬元的中介全套服務費,年總成本遠低於歐美。”張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低成本,好畢業”是其核心賣點。


上海一家外企擔任程序員的劉旭陽,也曾被類似的“性價比”吸引。

他通過中介申請莫斯科人民友誼大學。劉旭陽坦言,該校入學門檻比較低,要求本科畢業且大學期間成績及格即可,兩年共花費約30萬元人民幣

大多數受訪留學生的心態相似,希望通過低成本的留學方式,提升學歷或拓寬回國後的就業渠道。

然而,近幾年政策風向悄然改變。這條以低成本換取學歷認證的路徑,正遭遇嚴峻考驗。

職稱晉升的“捷徑誘惑”



在學校全額報銷費用的政策鼓勵下,陳娣被泰國格樂大學錄取攻讀碩士。她僅在泰國待了70天完成部分課程,其余均為線上。她透露,自己搭上了東南亞留學的紅利“末班車”。圖為答辯現場。(受訪者陳娣供圖)

本科畢業的劉旭陽,在上海外企寫了兩年代碼。他發現身邊同事多為碩士或博士。他決定提升一下學歷

考慮到國內讀研周期長,且IT工作允許遠程辦公,他最終選擇出國攻讀全日制學位,“含金量更高一點”。

用最短時間、最少花費,換一張能提升職場競爭力的文憑,這幾乎成為學歷競賽中一條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而這種需求,在特定群體和地區表現得更為赤裸。

菲律賓,一家本土留學機構負責人葉倩兵所接觸的客戶中,讀碩博的中國人占主流,多為在職教師、醫護人員、企事業負責人等。

“讀完博士回國,每個月工資多幾千元津貼。”葉倩兵說。當職稱評定、薪資、安家落戶福利與最高學歷學位剛性掛鉤,理所當然推動著這批已有穩定工作的人群遠赴異國。

在湖南省某高校任職的鄭明武,曾面臨評副教授需博士學位的“硬指標”。

脫產讀博意味著放棄教職。經朋友推薦,他選擇了菲律賓一個“寒暑假集中授課+線上學習”的兩年半博士項目。

2015年起,他每次寒暑假都飛往馬尼拉上課。他透露,班上很多同學是中國各地的高校教師,“感覺不像在國外上課”。

拿到博士學位後,鄭明武順利晉升副教授,獲得可觀的博士津貼,學校還一次性發放了數十萬元人才補貼,解決了配偶工作調動。

因為恰逢學院提升教師博士比例的節點,他評價自己的選擇“很值”。

鄭明武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早年的時候,中國有些三、四線城市的大學為了吸引人才,通常會提供優厚的條件,包括安家費、科研啟動金、配偶工作安排等。有些學校甚至承諾“來了就是學科帶頭人”。

搭上“鍍金”快車的,還有貴州高職院校教師陳娣。

2021年4月,在學校全額報銷費用的政策鼓勵下,陳娣被泰國格樂大學錄取攻讀碩士。她僅在泰國待了70天完成部分課程,其余均為線上。

陳娣透露,她搭上了東南亞留學的紅利“末班車”。



評價體系催生了龐大的制度性需求,也為海外“速成學歷”提供了肥沃土壤。

多家留學機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職場晉升焦慮下的巨大商機,將“低成本、短周期、高回報”包裝成誘人的賣點。

劉旭陽選擇的學校是莫斯科人民友誼大學。這是一所成立於1960年代的綜合性高校。在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第316位。

“這所學校入學門檻還是比較低的。”劉旭陽透露,只要求是本科畢業且成績單無不及格。不過,該校雖為國際學校,但說英文的老師不多,且“因為美俄關系不好,當地人似乎對英語有點抵觸,基本上都是說俄語”。

劉旭陽解釋,在線上課程中,中介會配備中文翻譯,一起進入課堂。若老師講俄語時,其即可幫忙翻譯成中文。

考核方式分為平時上課、課堂互動和考試三部分,與國內不同。

劉旭陽認為“難度不是很大”,只要保證出勤、積極互動,考試“沖著及格去”就能畢業。

俄羅斯順利畢業後,憑借已有的工作經驗,劉旭陽從公司原來的業務領域,拓展至商務數據分析方向。這正是他在俄攻讀的專業。

在他看來,雖然外企更看重員工自身能力,學歷本身對當前工作並無直接提升,但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知識卻產生了積極影響。

“海外學習的經歷還是有用。”劉旭陽認為,“起碼會潛移默化地改變生活或工作。”

但鄭明武坦言,“紅利時代”已過去。“現在學院評教授,看的是項目積分、高水平論文等,這些硬通貨靠‘鍍金’是鍍不出來的。”

他承認,自己現在花在實驗室和研究項目上的時間,比過去多得多,仿佛在努力彌補那段“速成”時光留下的空白。

政策收緊下的“文憑貶值”



歐洲大陸,同樣以相對低廉費用吸引國際學生的波蘭,正悄然成為一些中國學子的新目標。(受訪者張峰供圖)

作為留學生歸國學歷認證的關鍵憑證,中國教育留學服務中心(下稱“中留服”)的認證難度正逐年增加,對泛濫的海外“速成學歷”收緊閘門。

“現在國內有些高校,都不認菲律賓的博士了。”葉倩兵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短期內過多學生湧入特定國家、院校的速成項目,導致其學歷在用人單位眼中含金量驟降,甚至引發了國內高校的系統性質疑。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發現,東南亞留學面臨諸多挑戰。國內高校對留學人才的引進政策不斷收緊,對博士的院校、科研能力等方面要求更高。

早前的征兆出現在2022年7月。湖南邵陽學院斥資1800萬元引進23名菲律賓亞當森大學哲學博士的事件引發軒然大波。

這場爭議,將海外學歷認證機制存在的漏洞置於聚光燈下。

如今,收緊的認證政策讓不少留學生的投入面臨風險。

2023年7月,貴州高校教師張淮華赴泰國一所大學開啟攻讀博士學位的旅程,期望為職業發展助力。

東南亞高校“一半時間在國內,一半時間在國外”的模式,對他這樣難以長期脫崗的教師,似乎是量身定制。

他的研究方向是中國近現代史,但博士專業選擇了普遍被認為“好畢業”的教育學專業。




出發前,張淮華盤算過:兩年多總花費約20萬元,比其他歐美國家“劃算得多”。

若能拿到博士學位並滿足任職學院“高人才引進”積分制要求,張淮華估算能獲得約100萬元的引進費用。

泰國學習與國內的學術深造不同。每次集中授課三到四周,高強度完成課程,平時線上提交作業。

張淮華坦言,選擇該校是看重入學便捷、時間靈活,中介承諾“畢業無憂,認證無憂”。

轉折發生在2024年11月。偶然間,張淮華從同一批中國留學生中得知消息,他們所就讀的大學存在認證風險。他的心瞬間沉了下去。趕緊登陸中國留學網查詢,果然,大學條目下標注著“正在加強審查中”的醒目提示。

這一消息很快在留學生同學群裡炸開了鍋。

更讓他焦慮的是,他所任職的學院人事處的同事也委婉提醒他,學校近期收緊了對部分東南亞高校學歷的認可標准,強調“需結合科研成果和畢業院校的學術聲譽綜合考量”。

彼時,張淮華剛完成課堂上老師布置的作業,桌上攤開的資料此刻顯得格外沉重。

“錢交了,時間投入了,現在騎虎難下。”張淮華歎了口氣,說話時手指無意識地敲打著桌面。“最怕的是,投入心血最後換來的文憑,在國內不被承認,意味著畢業證可能淪為廢紙。”

他聯系了中介,對方也只是含糊其辭,讓他“先安心讀完,不一定有差結果”。

張淮華內心著急。他關注著任何關於該校認證動態的風吹草動。同時,他不得不投入更多精力去完善自己的研究計劃,並嘗試聯系國內的學者合作,希望能用更扎實的學術成果,來增加海外學歷砝碼。

這條曾經被寄予厚望的職稱“捷徑”,如今布滿了不確定的荊棘。

張淮華的情況並非特例。2025年春節,劉旭陽聯系一位前同事時得知,對方兩三年前赴蒙古國攻讀學位,但畢業已逾一年,仍未能獲得中留服認證。

“錢也花了,時間也花了,工作也辭掉了,相當於白弄了。”劉旭陽對此深感惋惜。

政策的不確定性是最大的風險之一。大部分受訪者一致認為,不知道哪天標准又變了,以低成本換取學歷認證的路徑,正遭遇中留服學歷認證的嚴峻考驗。

撕不掉的“水博”標簽




在羅靖靖看來,低成本不等於低門檻或低質量。如果要考慮低成本留學的真正性價比,還需綜合考量教育質量、語言環境、文憑認可度及未來發展空間。(視覺中國/圖)

梁爽從事移民留學行業多年。在她看來,認證的風險不僅限於東南亞。即使選擇馬來西亞的正規大學,其文憑在國內市場的認可度也可能因學校層次而異。

她舉例,在馬來西亞的大型企業和上市公司,對當地高校“含金量”有清晰的認知,甚至會明確篩掉某些學校背景的簡歷。

李薇的經歷是個縮影。她曾在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擔任項目經理,為突破職業天花板,辭職赴馬來西亞世紀大學攻讀信息技術博士。畢業後回國求職卻屢屢碰壁,高校和大型企業面試官直接質疑其院校學術嚴謹性。

她開始瀏覽一些中小型公司甚至初創企業的職位,但薪資水平與她的期望和前期投入相去甚遠。那張曾經寄托著希望的博士文憑,此刻在現實面前,顯得有些蒼白。

為了增加競爭力,李薇甚至嘗試在簡歷中弱化博士經歷,重點突出自己過去作為項目經理的實戰業績。但這又陷入另一種尷尬:對於純技術崗位,她脫離一線業務已有段時間;對於高級管理崗,她的博士學歷非但沒有加分,反而可能引發對其“水博”的疑慮。



她自嘲地發現,自己仿佛卡在了一個“夾心層”——既不夠“學術”,又不夠“本土實戰”。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加入了一個由東南亞歸國留學生組成的線上社群。群裡充斥著各種信息:有人分享某地人才引進政策可能松動的小道消息;有人吐槽某高校人事處“一刀切”的審核標准;更多的是像她一樣在求職路上屢屢碰壁的迷茫者。

看著屏幕上不斷跳動的、充滿焦慮和不確定性的文字,李薇意識到,自己並非個例。

“一旦被貼上‘水博’標簽,要撕掉太難了。”李薇說,尤其在一線城市,競爭太透明,用人單位更看重真才實學和頂尖名校

李薇還觀察到,一些用人單位,尤其是深耕本土市場的企業,對某些來源單一、項目時間過短的“海歸”,態度趨於謹慎。有些甚至認為他們可能“不解中國風土人情”,或缺乏扎實的專業功底。

大學的全球排名、聲譽及實際教學質量,正成為文憑市場認可度的重要隱形門檻。

作為業內人士,環球出國項目公司總經理羅靖靖提醒,對“水學歷”的警惕,催生了中介市場的另一類高價產品——所謂的“QS前一百名校項目”。

她透露,這類項目標價可能高達百萬元人民幣,其本質並非學校收取高額學費,而是中介利用名校光環和申請焦慮,將“獲取QS前100 Offer”包裝成高價商品進行售賣。其背後甚至可能涉及虛假背景提升和包裝,本質上是在“賣學校”和“賣學歷”,風險更高。

那條曾經看似誘人的海外“速成學歷”捷徑,正變得越來越窄,風險也愈發凸顯。

低成本的另一面



“低成本,好畢業。”張峰所在的機構就專注於波蘭留學市場。他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以波蘭名校密茨凱維奇大學為例,這所大學QS世界排名約750位,本科年均學費最低僅約3900元人民幣。(受訪者張峰供圖)

在尋找“高性價比”留學的路上,成本核算往往是第一步。

劉旭陽仔細比較了幾個國家,例如馬來西亞俄羅斯英國美國等多個國家,最終選擇了俄羅斯

“相對成本較低。”他算了這筆賬:去英國等國,僅學費就可能超過60萬元人民幣。而在俄羅斯,包含兩年所有學費以及中介費的“一條龍服務”,總價約30萬元人民幣

通過學校官網和論壇,他發現不通過中介直接支付盧布學費,可能只需15萬元人民幣。但“語言關是最大障礙”,學校官網信息多為俄語,支付流程復雜,自行摸索耗時耗力。

除了俄羅斯,也有更便宜的選擇。

東南亞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的學費和生活成本更低廉。羅靖靖舉例,馬來西亞公立大學每年學費可能僅五六萬元人民幣泰國因消費水平和匯率,整體成本遠低於歐美。

歐洲大陸,同樣以相對低廉費用吸引國際學生的波蘭,正悄然成為一些中國學子的新目標。

張峰所在的機構就專注於波蘭留學市場。他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以波蘭名校密茨凱維奇大學為例,這所大學QS世界排名約750位,本科年均學費最低僅約3900元人民幣

“低成本,好畢業。”張峰透露,現在選擇去波蘭的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多。

但“好畢業”的光環下,也隱藏著疑問。

不少受訪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有一些專業被私下稱為“流水線”,國際生比例極高,教授評分標准似乎也相對寬松,大家心照不宣地追求那張文憑。

不過,在羅靖靖看來,低成本不等於低門檻或低質量。例如加拿大偏遠地區的公立院校學費低,但對語言(雅思6.5-7分)和學術背景要求未降低,質量標准與加拿大其他公立院校一致。



“如果要考慮低成本留學的真正性價比,還需綜合考量教育質量、語言環境、文憑認可度及未來發展空間。”羅靖靖說。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劉旭陽、張淮華、鄭明武、李薇、陳娣均為化名)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97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