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留學生: 追求"性價比"的留學生,撕不掉"鍍金"標簽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出發前,張淮華盤算過:兩年多總花費約20萬元,比其他歐美國家“劃算得多”。


若能拿到博士學位並滿足任職學院“高人才引進”積分制要求,張淮華估算能獲得約100萬元的引進費用。

泰國學習與國內的學術深造不同。每次集中授課三到四周,高強度完成課程,平時線上提交作業。


張淮華坦言,選擇該校是看重入學便捷、時間靈活,中介承諾“畢業無憂,認證無憂”。

轉折發生在2024年11月。偶然間,張淮華從同一批中國留學生中得知消息,他們所就讀的大學存在認證風險。他的心瞬間沉了下去。趕緊登陸中國留學網查詢,果然,大學條目下標注著“正在加強審查中”的醒目提示。

這一消息很快在留學生同學群裡炸開了鍋。

更讓他焦慮的是,他所任職的學院人事處的同事也委婉提醒他,學校近期收緊了對部分東南亞高校學歷的認可標准,強調“需結合科研成果和畢業院校的學術聲譽綜合考量”。

彼時,張淮華剛完成課堂上老師布置的作業,桌上攤開的資料此刻顯得格外沉重。

“錢交了,時間投入了,現在騎虎難下。”張淮華歎了口氣,說話時手指無意識地敲打著桌面。“最怕的是,投入心血最後換來的文憑,在國內不被承認,意味著畢業證可能淪為廢紙。”

他聯系了中介,對方也只是含糊其辭,讓他“先安心讀完,不一定有差結果”。

張淮華內心著急。他關注著任何關於該校認證動態的風吹草動。同時,他不得不投入更多精力去完善自己的研究計劃,並嘗試聯系國內的學者合作,希望能用更扎實的學術成果,來增加海外學歷砝碼。

這條曾經被寄予厚望的職稱“捷徑”,如今布滿了不確定的荊棘。


張淮華的情況並非特例。2025年春節,劉旭陽聯系一位前同事時得知,對方兩三年前赴蒙古國攻讀學位,但畢業已逾一年,仍未能獲得中留服認證。

“錢也花了,時間也花了,工作也辭掉了,相當於白弄了。”劉旭陽對此深感惋惜。

政策的不確定性是最大的風險之一。大部分受訪者一致認為,不知道哪天標准又變了,以低成本換取學歷認證的路徑,正遭遇中留服學歷認證的嚴峻考驗。

撕不掉的“水博”標簽




在羅靖靖看來,低成本不等於低門檻或低質量。如果要考慮低成本留學的真正性價比,還需綜合考量教育質量、語言環境、文憑認可度及未來發展空間。(視覺中國/圖)

梁爽從事移民留學行業多年。在她看來,認證的風險不僅限於東南亞。即使選擇馬來西亞的正規大學,其文憑在國內市場的認可度也可能因學校層次而異。

她舉例,在馬來西亞的大型企業和上市公司,對當地高校“含金量”有清晰的認知,甚至會明確篩掉某些學校背景的簡歷。

李薇的經歷是個縮影。她曾在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擔任項目經理,為突破職業天花板,辭職赴馬來西亞世紀大學攻讀信息技術博士。畢業後回國求職卻屢屢碰壁,高校和大型企業面試官直接質疑其院校學術嚴謹性。

她開始瀏覽一些中小型公司甚至初創企業的職位,但薪資水平與她的期望和前期投入相去甚遠。那張曾經寄托著希望的博士文憑,此刻在現實面前,顯得有些蒼白。

為了增加競爭力,李薇甚至嘗試在簡歷中弱化博士經歷,重點突出自己過去作為項目經理的實戰業績。但這又陷入另一種尷尬:對於純技術崗位,她脫離一線業務已有段時間;對於高級管理崗,她的博士學歷非但沒有加分,反而可能引發對其“水博”的疑慮。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1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