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最具性縮力的伴侶特質,它排第一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你加班到崩潰,和伴侶哭訴說上司刁難你,他卻來了一句:“你領導可能也有壓力吧,現在工作都不容易,互相理解一下。”

你和朋友鬧矛盾,向伴侶傾訴,他卻只會冷靜地分析:“其實你們雙方都有問題,你要學會換位思考。”


你因父母的過度控制而感到憤怒,伴侶卻只會勸你:“他們也是為你好,算了,畢竟是你爸媽。”

這些聽起來“理性、中立”的回應,本意是想安慰你,卻讓你瞬間更委屈、關系更疏離。

為什麼會這樣?

如果你是那個給出“中立分析”的人,可能會疑惑:“我只是想客觀講道理,為什麼TA反而更生氣了?”

其實在社會關系中,價值中立可能是一種溫柔;

但在親密關系中,價值中立實質是一種變相的傲慢和冷漠。

因為當一方需要情感支持時,伴侶的“中立”會被體驗為“你不在乎我的感受”,甚至是一種隱蔽的否定。

也因此,“價值中立”常被很多人認為是最具“性縮力”的伴侶特質。

今天壹心理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為什麼價值中立在親密關系裡會變成隱形傷害?我們又該如何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接納?

為什麼價值中立,在感情裡會變成“性縮力”?

我們常常會犯一個致命的認知錯位,即把社交場合的處世之道,原封不動地搬進親密關系裡。

關於“價值中立”,網上有一句很火的解釋:

“中立是帶有偏向性的,你的朋友選擇中立,就是偏向對方,你的敵人選擇中立,就是偏向你。”

在社會關系中,價值中立是一種生存智慧。


比如同事為方案爭得面紅耳赤時,你理性地分析雙方都有道理的地方,就像潤滑劑般化解了緊張。

這種中立,既不給人壓力,也不主動站隊,是一種體面的社交禮儀,維持著彼此間剛剛好的距離。

但當你把這套“中立的價值觀”搬進伴侶、親人、朋友等親密關系裡,卻可能成為最傷人的冷漠。

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

你突然被一個朋友拉黑了,跟伴侶傾訴,對方卻說:“TA脾氣一直挺好的啊,應該不會無緣無故就拉黑你,可能是你做了什麼讓TA生氣了?”


妻子紅著眼眶訴說自己遭遇的職場性騷擾,丈夫卻皺著眉頭說:“也許他只是想對你表達欣賞呢?會不會是你想多了?”

這一刻,中立的回應不再是理智,而是一種“次生暴力”。

它就像在流血的傷口上撒鹽,甚至比傷害本身更讓人絕望。

所以很多人表示,當自己委屈難過的時候,聽到這些中立的回應會瞬間感到伴侶充滿“性縮力”——

“性張力”的反義詞,形容給人毫無“那方面”的想法,甚至有些下頭的感覺。

心理學家約翰·鮑威爾比用“安全基地理論”揭示了這種差異的根源。

在依戀關系中,伴侶應是一個穩固的“情緒容器”,是支持我們探索世界、面對挫折的安全基地。

就像幼兒跌倒時,需要的不是母親冷靜地分析地面的摩擦力是如何產生的,而是母親張開雙臂溫柔地說“摔痛了吧?媽媽抱抱你”。

當伴侶正因他人的言行深陷委屈、痛苦等情緒中時,你卻站在他人的角度說“TA也有苦衷吧”,就像在這個安全地基上鑿開一條裂縫,這是情感上的巨大不安全感來源。

因為親密關系的維系,需要一種“偏愛”。

哪怕外面的世界都在教你克制、客觀、理性、有大局觀,但愛人那裡,我們深切地渴望成為對方眼裡,那個可以不理智、不客觀的“例外”。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