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惡魔除了"731",還有一個"8604"....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當時我是廣州波第8604部隊第一課細菌檢索(即化驗)班兵長(即班長),部隊對外稱是華南防疫給水部,部隊長是佐藤俊二大佐。該機構較為龐大,是配備1200多名專業人員的師團級單位。本部下設六個課。第一課,是細菌研究課;第二課,從事防疫給水研究;第三課,從事各種傳染病治療的研究;第四課,從事鼠疫培養和病體解剖。”


“第四課是用鐵絲網圍起來的,從事鼠疫培養和病體解剖,禁止與外部人員的一切交往。食住等一切生活都在裡面進行,很可怕。只有晚上,點燈時才能看到裡面的一些情況,裡面的棚子裡擠滿了石油罐。有時從外面運來很大的行李,連哨兵也不能看到裡面裝的是什麼東西……第四課地下有很多用福爾馬林浸的屍體,石油罐裡面盛著收集到的做鼠疫實驗用的老鼠。”

沙東迅根據丸山茂提供的地圖與知情人員提供的線索,在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發現有原日軍8604部隊曾用過的、寫有日文“系長室用”的舊木椅和從東京運來的醫用鐵櫃兩個(均有日本東京出產的金屬商標)。


同時,沙東迅在廣州市檔案館發現了幾份日文統計圖表,包括《敵地區急性傳染病統計表》(1939—1941)、《兩廣地區(及港澳)鼠疫疫情一覽表》(1867—1929)、《華南傳染病發生概見圖》等,均由“波第8604集團防疫給水部隊”1944年編印。這些圖表證明,8604部隊曾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對華南地區的傳染病史進行詳細的調查。

侵華日軍華南細菌戰“波第8604部隊”名冊第151頁。廣東省檔案館供圖

又一日本老兵揭露新罪證

1995年7月,日本民間調查團團長糟川良谷第二次來廣州調查時,親手把又一名8604部隊老兵井上睦雄揭發證言的日文記錄稿交給沙東迅,同意翻譯成中文公開發表。

沙東迅說,井上睦雄主要揭露了該部隊將被擊傷的中國游擊隊戰士進行活體解剖的過程,並奉命飼養50萬只老鼠,大量繁殖鼠疫菌進行鼠疫戰的罪行。這樣,丸山茂的證言就不是孤證了,而且井上睦雄的證言是親歷者的第一手證明,十分珍貴。

井上睦雄,原波第8604部隊成員,1922年生。井上睦雄陳述稱:


1944年,我調到鼠疫跳蚤生產部門,負責恒溫工作,也幹其他雜活。第四課的昆蟲班大約有10名衛生兵。昆蟲班就在中山大學醫學院北門與東門之間飼養老鼠,都是碩大的白野鼠,飼養了50萬只。那裡有幾棟像是校舍的建築物,均是簡易建築,就在那飼養白野鼠。飼養過程中老鼠的健康狀況也隨時向衛生大尉報告。打開石油罐(18升)的蓋子,在罐底鋪上鋸末,再撒上幹血,鋸末之上是一個剛夠放進一只老鼠的鐵籠子,老鼠在鐵籠子中不能轉動,鐵籠有一小豁口,以便給老鼠投喂番薯。石油罐裡吊根柱狀液量計,測量鼠疫跳蚤的數量。接著再往鼠身上撒幹血。房間裡全是混凝土結構,地板上放置一塊水泥板,水泥板上有一只大爐子,松木在裡面熊熊燃燒。地面上注滿了水。於是冒起了很多蒸汽,鼠疫跳蚤就可大量繁殖。

圓柱形液量計直徑二到三厘米,放入二至三厘米刻度的鼠疫跳蚤,不知道共有多少只跳蚤。白野鼠被吸幹血後只剩下皮包骨,成了木乃伊的樣子,於是被扔掉,又補充新的白野鼠,源源不斷。我也不清楚生產了多少鼠疫跳蚤。我們輪換工作,每日五人當班,這是奉了提高生產量的作戰命令。我記得房間裡有100個左右的石油罐(每只老鼠養5到7天就被淘汰補充)。

我記得1944年空襲變得激烈前發出了增產的命令。當時的部隊長是龜澤鹿郎軍醫大佐。譬如,鼠疫跳蚤需要10公斤,就得生產15公斤。


記得幾乎每天晚上美機都來轟炸,B-29戰機來時遮天蔽日。1945年6月24日,波第8604部隊(駐中山大學醫學院)的5棟老鼠飼養舍和鼠疫培養設施(混凝土建築物),被B-29戰機編隊炸毀,我們的工作才不得不停止。這時,部隊也開始准備撤退。

8604部隊曾在廣東各地進行細菌戰

沙東迅是研究廣東近現代歷史的知名學者,被譽為“中國研究侵華日軍在粵細菌戰第一人”。

早在1994年,沙東迅就開始對日軍8604部隊侵華的歷史展開調查。當時沙東迅是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的研究員,他接到上級轉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專家郭成周、廖應昌的來信,告知正在編寫《侵華日軍的細菌戰》一書,但其中廣州部分尚為歷史空白,僅有一絲線索,為維護國家尊嚴,揭露日軍罪行,希望能協助調查。

“我決心學捉鬼的鍾馗,把日軍細菌部隊這一惡魔揪出,把它的滔天罪行公之於世。”沙東迅說,自己以義不容辭的心情接受了這一任務。但調查一開始,就像跳下茫茫的大海,去設法找尋那根失落了50年的針。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