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外賣大戰:又一場"虛假繁榮"?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最近兩周的外賣大戰,比高溫的天還要熱。


隨著外賣市場“三國殺”的加劇,新老玩家進入“短兵相接”的相持階段。在龐大的市場補貼面前,用戶可謂“羊毛薅到手軟”——在剛剛過去的七月第一個周末,奶茶等夏季高頻食品,在一些平台上甚至達到了“零元購”的地步。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網友感慨“外賣大戰,沒領到就是輸”,“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雞蛋要搶”。


外賣市場的火熱,是中國消費潛力巨大的現實印證。

但同樣不應該忽視的是,中國消費市場不僅需要數量,更需要質量。

從市場情況來看,大量的補貼在短期內達成了一個“四贏”的局面:消費者拿到實惠、商家增加生意,騎手獲得更多收入,平台沖擊更高規模,看似每一方都獲得了自己想要的。但是,歷史無數次證明,“羊毛盛宴”背後往往隱藏著危機。

毫不客氣地講,這種四贏的局面只是暫時的——好生意不是“燒”出來的,也不是“卷”出來的。

中國外賣市場,或許是應該冷靜一下了。

好生意不是“燒”出來的,警惕被補貼催熟的虛假繁榮

外賣市場的瘋狂補貼,讓不少人想到了多年前的“共享單車泡沫”。


在資本的狂熱追捧下,共享單車平台開啟燒錢模式,通過高額補貼吸引用戶。結果紙面上的繁榮,掩蓋了市場的實際情況和真實問題,最終落下一地雞毛——整個共享單車市場從繁榮到沒落,前後總共不到2年時間。被低價吸引來的用戶,成為泡沫破碎之後最大的受害者——恐怕至今還有消費者,沒有拿回自己的押金。

當然,我們不能用當年的共享單車來類比今天的外賣市場——外賣是高頻剛需,行業日益規范,今天已經是成熟產業。

不過,很多經驗和教訓是相通的。比如,一門健康的、可持續的“好生意”,它一定不是“燒(錢)”出來的。

高額的補貼確實可以在短期內刺激需求,但是從市場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大量的補貼,往往伴隨著價格信號扭曲和市場機制失靈等潛在風險。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需求函數失真”和“價格黏性陷阱”。

平台對消費者的補貼,是通過人為幹預,而不是市場定價來影響價格。在“補貼”的推動下,價格很容易偏離供需均衡點,導致供需不匹配。一方面,大量非剛性需求受補貼吸引湧入,一旦需求退潮便會迅速流失,幾乎沒有忠誠度可言;一方面,補貼加速市場幻覺,導致資源錯配,影響高價值創新領域的投入,違背帕累托最優原則。

舉一個例子:在這一輪外賣補貼中,人們印象最深的就是奶茶——它甚至到了“零元購”的地步。

這背後的現實原因不難理解:今年夏天的酷熱催生了更多的解暑需求,吸引了很多“新人”;奶茶客單價低,用戶經濟負擔更小,沒有什麼消費“罪惡感”。此外,相比於眾口難調、價格不菲的午餐和晚飯,奶茶更具備“集體屬性”,更方便家庭聚會、學校、辦公室等場景,“請客”和“回請”也意味著更高的復購率。

平台的思考,同樣是非常現實的:十幾塊的奶茶比幾十塊的午餐更便宜,“滿30減15”的午飯,永遠沒有“滿15減15”的奶茶性感。而且,同樣的支出平台可以分散給更多的訂單,從而推高企業的日均訂單數量——不用等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整個酷熱的夏天,就是平台最好的營銷官。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已經有 2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2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五.教.子.不] 2025-07-10 15:35
    外賣電動車滿街亂竄確實挺熱鬧,這邊沒有那麼便宜的勞動力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1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3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