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一岁半孩子确诊HIV,感染源头是父亲 ....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研究者表示,该家庭内HIV-1传播事件对艾滋病疫情防控提出新的挑战,应加强高危人群筛查、宣传教育和预防控制。


婴儿出生后明明各项检查正常,为何却在16月龄时被确诊为急性期HIV-1感染?

2025年4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主管的《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刊登一篇论文,对这起家庭内HIV-1传播感染事件进行了溯源调查。作者包括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肖明凤、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所王娟、北京佑安医院李建维等。


溯源调查结果显示:该家庭内传播事件的感染源头是幼儿父亲,他通过同性性行为途径感染HIV-1后,经异性性行为传播给幼儿母亲,后者通过母乳喂养迅速感染幼儿。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在最初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婴儿父亲并未透露有同性性行为史”。

在了解这一传播病例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与免疫科负责人何云教授告诉“医学界”,该事件反映出我国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存在的新挑战,“包括进一步加强人群健康教育和宣传,扩大HIV检测与筛查力度;督促高危人群摒弃侥幸心理,加强预防、检测等。”



研究原文

一起家庭内HIV-1传播感染事件

据论文《一起家庭内HIV-1传播感染事件的溯源调查》所述,该研究报道是以幼儿为HIV-1感染的“先证者”,在我国鲜见。“先证者”是指家庭中被医生或研究者发现的第一个患病个体。


2023年10月,这名16月龄的幼儿因支气管炎到福建省某医院住院治疗。其间,幼儿的艾滋病筛查有反应,HIV-1核酸检测为阳性,病毒载量24100拷贝/mL。通常而言,病毒载量越高,说明传染性越强,病毒复制越活跃。

随后,幼儿34岁的父亲、33岁的母亲也在该院被确诊为HIV-1抗体阳性。

由于这家人长期居住在北京,幼儿也出生于北京,同年11月9日,一家三口便回北京进行感染溯源、进一步确诊,以及展开治疗、随访监测。截至2024年1月5日,全家共进行5次随访,每一次幼儿的病毒载量都远高于父母。

感染是怎么发生的?负责病例跟踪的相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京佑安医院开展了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


最初的调查显示,母亲在妊娠晚期和保留脐带血时,都做了艾滋病筛查,结果均为阴性——这能排除宫内和分娩过程感染。此外,确诊前幼儿一直通过母乳喂养,父亲未透露是否有同性性行为史。

作者在文中介绍,研究采用分子流行病学和贝叶斯合并理论分析方法重建这起家庭内HIV-1传播事件,并进行感染溯源分析,发现该家庭内传播事件感染者均为一年内感染。其中,提示父亲感染时间最早(2023年3月),母亲和幼儿的感染时间接近,均为2023年8月。

过程中,研究团队完善基因分析,锁定3人都感染了同一亚型病毒,可能来源于北京MSM人群。MSM意为“男男性行为”。

研究最终发现:该家庭内传播事件的感染源头是幼儿父亲,(他)通过同性性行为途径感染HIV-1后经异性性行为传播给幼儿母亲,后者通过母乳喂养感染幼儿。

作者表示,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包括:

首先,由于流行病学调查的局限性未获取父亲同性性行为史,性伴的相关信息及血样,本文进化分析表明家庭所感染的毒株可能来源于北京 MSM,但无法推论出具体的感染来源,还需结合更多具体真实的流行病学信息才能得出可靠的推论。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7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