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纽约新闻: 纽约时报:中国进入海洋探索新时代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去年2月,一艘船名为“大洋号”的中国科考船沿台湾东海岸展开作业,其五天的航行图是一系列平行线。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包括“向阳红06”在内的另外五艘中国科考船回到同一水域,以类似的航线在该海域来回航行。它们的航行速度通常很慢,一般是每小时13到16公里,这是用声纳和其他技术测绘海底特征的理想速度,这种工作在科学上叫测深。

一些中国科考船曾逼近台湾的12海里海上边界,但似乎没有越界行为,这意味着台湾政府几乎不可能对其做法表示反对。


然而,相关科研活动的潜在军事价值显而易见。

“在我看来,最主要的结论是:中国似乎正试图收集该海域的测深数据,但又刻意掩饰测绘意图,”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助理教授瑞安·D·马丁森以个人身份发表评论说,他是研究中国科考船的专家。

台湾的东海岸有重要的空军和海军基地,如果爆发战争,中国海军会试图夺取附近海域的控制权。

太平洋的这个区域受黑潮的影响,它将相对温度高、盐度高的海水从赤道向北输送,沿台湾东海岸流动。多位专家指出,在台湾东北海域,黑潮与陡峭的海底陆坡相遇,形成了阻碍潜艇航行的复杂水文环境。中国的军事研究人员在2010年的一篇论文中写道,了解黑潮将有助于中国“更好地隐蔽自己、打击敌人”。

按照前美国海军情报官、现任乔治·华盛顿大学讲师的J.迈克尔·达姆的说法,深海环境“几乎就像是一杯芭菲(一种法式甜点——译注)”,海水温度与盐度呈分层变化,影响声波在水中的传播方式。

“掌握这些数据能判断哪个海域适合潜艇藏身,哪个海域不适合,”达姆解释道。

布鲁金斯学会潜艇专家汤姆·斯特凡尼克表示,这些勘测数据还可以帮助中国决定在哪里部署水雷,并朝着“远距离探测潜艇”的长期目标迈进。台湾当局曾报告在东部海域发现中国的监测浮标,此类设备可能也是情报收集体系的组成部分。

在美军枢纽关岛附近展开勘测

去年初以来,中国科考船开始在关岛附近海域开展勘测活动。美军在关岛部署了轰炸机、潜艇、海军陆战队及雷达系统。“向阳红06”号等中国科考船在该海域来回航行,以约1.6公里为间隔绘制出密集的勘测网格线。


台湾大学海洋学教授詹森指出:“如此密集的航迹均在一年内完成,显然他们是在进行水深测量。”

在关岛附近进行作业的一个可能原因是矿产勘探。中国的一个海洋矿业组织已向国际海底管理局申请勘探关岛以东的一些区域。夏威夷大学退休的海洋研究员克里斯托弗·凯利分析,中国船只在关岛以西的勘测水域“并不被视为矿产勘探的优先区域,因此,这些调查可能有其他目的”。

数名海军专家表示,关岛海域的测绘将提升中国潜艇在该区域的作战能力。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前美国海军潜艇军官布莱恩·克拉克指出,中国科考船还可能借此定位美国海底电缆及潜艇探测技术。

“你可以看出中国人可能正在试图找到合适的地点,在冲突发生前派潜艇在那里潜伏起来,”克拉克说。他还表示,这些潜艇可以“突然出现并发起攻击,或者使美军面临危险。”


日益增长的区域担忧

根据国际法,民用科考船可在国际水域,甚至在他国的专属经济区活动,前提是它们获得许可。

中国日益频繁派遣此类科考船的行为已在整个亚太地区引起了警惕。(中方亦曾对美国海军在中国近海的海洋监测船活动表示不满。)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安全学院专家助理、前澳海军军官詹妮弗·帕克在邮件中指出:“中国不断扩张的海上活动值得密切关注,尤其是那些测绘海床、部署传感器、为潜艇行动铺路的‘科考'船。”不过她也补充道:“每次航行都需依据证据来判断。”

今年5月,菲律宾出动一艘海岸警卫队船只和一架飞机追踪一艘中国科考船,马尼拉称其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内非法作业。今年3月,一艘在澳大利亚南部海岸附近航行的中国科考船引起了澳政府的关注。越南也对中国在其专属经济区内进行的海洋勘测活动提出抗议。

“我们都认为很难以很正常的眼光来看待,”台湾海洋委员会主任委员管碧玲接受采访时表示。她指的是中国台湾周边海域部署的科考船及海洋监测设备。

尽管存在担忧,中国的科考活动仍在持续。上月,“向阳红1”与“向阳红5”抵达关岛以东海域,恢复了网格状移动,系统扫描海底情况。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4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