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招生組的故事:"很多信息並不神秘,也不需要花錢"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也有家長會詢問招生老師如何放棄其他學校的強基計劃或者公費師范生。由於各高校每年的強基計劃都有名額限制,若考生確認參加校考後未按規定參加,將導致這一提前批名額作廢。因此,已確認參加強基計劃校考的考生若無故放棄,學校會將情況通報給生源省份的考試招生機構,並如實記錄在考生的誠信檔案中。此外,這也可能影響高校後續在違約學生所在高中的提前批招生計劃。


在高考分數公布後,常有考生家長發現自家孩子的成績足以報考其他更具優勢的高校或專業。為了不浪費孩子辛苦掙得的分數,部分家長可能就想“另辟蹊徑”,比如嘗試通過特定話術轉移責任,拿到錄音後謊稱是其他高校招生老師勸其放棄,希望借此減輕對自身毀約的負面影響。




6月29日,湖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咨詢會(武漢)專場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招生負責人向考生家長介紹招生政策,一個孩子好奇地看著旁邊的機器人(視覺中國/圖)

口才與真誠

除了解答學校和專業的錄取概率,招生組還負責幫助考生和家長填補信息空白。

通常,招生老師會向考生和家長介紹本校的特色和優勢,包括考生感興趣的專業方向、就業前景、保研機會及出國交流政策等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比較優勢的呈現很難繞開與其他院校或專業的對比。

比較優勢的存在是客觀的,但如何呈現,因人而異。不同的招生老師基於各自的立場、經歷和視域的差異,可能會給出不同的解答路徑和建議。


在社交網絡上,不乏一些考生分享自己經歷的招生組之間的“隔空辯論”:比如部分非一線城市985高校招生人員可能會強調“一線城市生活成本高”,而一線城市的高校則回之以“光城市就輸了”;又比如一方會稱自己的經濟學更偏“市場經濟”,將另一方的學科體系稱為“過時的計劃經濟”,另一方則回擊稱“光排名就輸了”……

“挖人”的現象還是存在。


比如,一位考生原本決定報考A校,但由於無法被心儀的專業錄取,她很關注學校的轉專業政策。此前,A校的招生人員已為她詳細介紹了政策,認為轉專業成功的機會“很大”。然而臨近志願填報截止日期,這位考生卻決意改投B校。

原來,由於B校相關專業較A校的錄取位次低,對方承諾可以直接錄取到該專業。考生和家長傾向於求穩,所以最終改投能保證專業的B校。

這是范柒今年親歷的一場“被挖”風波。他就讀於某一線城市985高校,已參與本科招生工作多年。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不斷放寬本科生轉專業限制,初衷是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最適合的專業,不必被高考時錄取的專業所束縛。然而,這並不等同於來去自由:比如有的學校只允許院系或學部內轉,又或者可以自由轉出,但接收的院系會有嚴格的篩選機制。

“即使在100個(申請)轉專業的學生中有99個成功,也不能因此就向學生保證轉專業一定能成功。對學校來說,這個學生可能只是錄取的幾千分之一,但對學生個人來說,這個‘一’就是唯一。為了吸引高分學生而過度宣傳轉專業的自由度,甚至讓學生產生不切實際的期待,是極不負責任的。”范柒介紹說。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