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福特CEO:把中國汽車運到美國拆解"學習"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最近看了美國福特公司CEO Jim Farley 6月底在美國Aspen Institute(阿斯彭研究所)舉辦的活動中接受的訪談,覺得還挺有意思的。這個訪談視頻是Aspen Institute於6月29日在油管上傳。


吉姆法利在訪談中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我這裡整理一下:

1:中國的稀土禁運對福特公司影響很大。


他說稀土可以用來制造high power magnets(高強度的磁鐵),因為沒有中國的供應,福特公司(到6月底)已經連續三周關閉了工廠,因為無法獲得高性能磁鐵的供應。

這個高強度的磁鐵在福特汽車的揚聲器裡面需要,在調節座椅的電機裡面也需要,在玻璃雨刷的電機裡面也用得到,在汽車門的電機(應該是升降玻璃的)也用得到,而美國現在無法制造高性能的磁鐵。

2:中國汽車產能過剩,必然尋求全球擴張

吉姆說到中國市場一年可以銷售兩千多萬輛汽車,但是中國汽車產能他說卻有差不多四千萬輛,當然他說這個的意思是說中國汽車產能巨大,連一個工廠都不用新建,就有足夠的產能供應整個北美市場的需要,而且還能部分供應歐洲市場。所以他認為是面臨中國汽車產業的全球競爭。

吉姆還特別提到,全球競爭會帶來工作崗位的變動,因為在福特公司的一個崗位的收入有15萬-20萬美元(應該是指工程師級別的福特員工),這些工作崗位如果轉移到其他國家了,將會對人們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

這裡老實說,視角不同結論不同,我看到中國汽車產能這麼大,腦子裡先想到的是過剩,但是吉姆看到的卻是擔心來自中國的巨大全球競爭,因為中國產能太大,所以必然會走向全球市場,而那裡是福特公司的收入來源。當然這兩個想法並不矛盾,產能過剩必然會帶來激烈競爭,國內外的車廠都會感受到。

3:美國只是靠關稅無法和中國競爭

他認為關稅是不夠的,美國還必須建立關鍵礦產資源,電池原材料,以及工業級半導體這三種關鍵產品的產業鏈。

他提到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的芯片工廠無疑是讓人振奮的,但是那個工廠主要是生產先進的AI芯片,但是汽車上使用的工業級半導體並不需要那麼先進的制程,使用10年前的制程就可以了,而當前這種生產能力集中在台灣地區,當然中國大陸的產能也在迅速增加,

但是問題是,這種產能不在美國



4:吉姆認為中國的電動汽車技術比美國先進

主持人問他過去一年去了中國多少次,他回答說有六七次的樣子。主持人繼續問你覺得有什麼是值得美國學習的?

吉姆回答說中國電動車技術遠比美國先進(They have far superior in vehicle technology),他進一步說像華為,小米的智能座艙系統裝配到了車上:

你坐進車裡面,都不用把手機拿出來,手機就自動配對並連上了車機;

中國電車裡普遍裝配了AI助手和司機對話,就像中國版本的ChatGPT;

還安裝了支付系統,可以買電影票;

車裡還有面部識別系統,能夠識別誰坐在哪個位置,還可以推薦這個人喜歡的娛樂內容。

吉姆繼續說他在中國看到的電動汽車不管是成本和質量都遠比他在西方看到的更好(“their cost their quality of their vehicles is far superior to what I see in the west”。)



他的結論是如果一旦美國輸掉了競爭,就沒有未來了。

主持人說既然EV那麼重要,那為什麼福特進展比較慢?他說其實福特也在做電動車和混動車,福特生產的F-150皮卡連續47年是美國賣的最好的車型,而目前出售的F-150有25%是混動,為什麼美國人會買混動,是因為在家裡停電的時候,可以反向供電讓家庭維持6天的電力。

5:磷酸鐵鋰電池的知識產權主要在中國手中

吉姆說福特對比亞迪做了不少的研究,畢竟這是全球銷量第一的電動汽車公司,他說競爭最關鍵的是技術創新,

中國廠家例如比亞迪更多的用磷酸鐵鋰(LFP)技術,這種電池價格便宜30%,安全性也很好,就是能量密度低一點,而西方車商則喜歡用鋰電池技術(應該是說三元鋰電?),這種鋰電池價格更貴,也有起火風險,當然能量密度更高。

因此美國汽車廠家有一個方向是生產更便宜的電動汽車,但是問題是磷酸鐵鋰電池的知識產權(IP)主要在中國手中。美國需要的是磷酸鐵鋰的知識產權在密歇根州而不是在中國,但這很困難。

吉姆還談到了磷酸鐵鋰電池可不只是用於汽車,還可以用於跟不穩定的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配合做儲能,市場前景很大,總之電池是一項關鍵技術。

7:金融和實業的矛盾

當然他也宣傳了下福特,

說福特是美國第一家給工人每天5美元工資的公司,因為理念是工人有了錢才能夠消費得起自家的產品,可以成為福特的客戶。

另外疫情期間福特主動生產PPE(個人防護裝備),而且還在二戰期間生產呼吸機,還提到福特把很多臨時工轉成正式工,使得福特員工的收入得到提升,不需要再去做兼職來養活家庭,他坦言這樣承擔社會責任其實減少了利潤,這就受到了來自金融領域(股東,投資人)的壓力。

老實說看這一段,不知道為什麼我想起了劉強東和京東。

8:自動駕駛技術很難,因此福特放棄了做城區自動駕駛,聚焦高速自動駕駛。

福特挖來了曾在蘋果和特斯拉工作的高管Doug Fields,他向CEO吉姆匯報,吉姆和他進行了多次的討論,認為在福特投入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福特無法做技術難度很高的城區駕駛,而是會聚焦在高速路上的無人駕駛。

福特想實現在高速路上司機按個按鈕,就可以看書了,理由是大部分美國人每天在高速上會花費20-30分鍾時間,這段時間不少人會看手機什麼的,不太安全,因此福特想聚焦解決高速公路場景的無人駕駛。

至於更為復雜的城區無人駕駛,

吉姆說美國主要是Waymo和特斯拉兩家公司在做研發,而他覺得waymo在做的激光雷達方向不錯,因為攝像頭會在強光下效果下降,而這時可以依靠激光雷達發出的上百束光線的反射信號依然能清楚的識別目標。

主持人繼續問說完全的自動駕駛能不能在可預見的未來實現,吉姆回答說福特需要跟別家合作來完成,他的意思是自動駕駛很難,福特光靠自己的力量無法實現。

9:福特是如何向中國學習的:高管集體來華試駕100款新車,並把其中部分運到美國拆解。


主持人問你到中國這麼多次具體是幹啥,吉姆說這是個秘密(哈哈),他繼續說他把所有的高管團隊全部帶到中國,一個人都不落下,然後把中國新上市的100款車進行密集的試駕,最後選出最喜歡的四五款空運到底特律

然後對這些車進行拆裝後再安裝上去。

吉姆說美國人普遍沒有意識到中國擁有美國需要的知識產權,

他覺得要從中國學習的是,福特可以通過建立合資公司或者合作伙伴關系的形式,通過福特在合資公司的員工學習中國汽車的知識和能力,然後把這種知識和能力轉移到福特。

transfer the knowledge and know how back to the home country(company) ford。





當然他說作為交換,福特在全球有強大的汽車銷售體系,也有在很多國家保持高質量的經驗(說的是生產,銷售和交付的高標准?),這也是中國(的合資伙伴)需要的。

主持人繼續問如果你到中國建立JV(合資公司),川普政府會同意嗎?吉姆回答說只要在監管框架之下他覺得應該不是問題。

10.如何才能和中國競爭?

有現場美國觀眾提問題,他說美國在和中國脫鉤,把中國當成敵人看待,但聽了吉姆法利的分享,感覺完全脫鉤也不可能,所以他問吉姆法利應該如何和中國的關系取得平衡。

吉姆說了四點。

第一是要有公平的競爭環境,比如補貼,土地,稅收優惠之類的要公平,他認為中國的汽車企業有這些優勢。

第二是要注意安全,現在的汽車和幾十年前不同,有攝像頭,麥克風,自動駕駛能力,因此要把數據保存在北美而不是其他地方。


第三是需要美國有政府政策(we need to have goverment policy)確保產業自主,比如需要建立電池原材料制造能力,但是在美國要開采一個礦產可能需要20年的時間進行審批,因此要在美國或者友好國家建立這種原材料供應能力。

第四是針對中國美國需要的技術(IP知識產權),美國需要認識到這點並且向中國學習,和中國合作,畢竟中國已經在電動汽車領域持續投資了20年,他舉例說比亞迪不是最近5年才開始投資做電動汽車,而是已經持續20年了。

11:吉姆法利對美國制造業空心化表示擔憂,認為美國社會對制造業缺乏應有的重視(尊重)

吉姆提到美國以前有大約20家低壓鑄造廠,但是現在只剩下2家了,所以他擔心如果有一家被資本收購了,然後因為追求盈利控制現金流投入,導致品質下降倒閉之類的,那麼福特就只能依靠唯一一家了。

那到時候福特要不要搞垂直整合,也就是自己做低壓鑄造呢,這就是垂直整合和資本效率之間的矛盾。

我理解他的意思是,美國制造業的空心化,會導致福特這樣的企業可能不得不投入資本去自己制造更多東西,其實這就和華為前幾年的情況類似,關鍵部件被美國斷供了,華為也就不得不自己投入資本去想辦法制造已經成熟的關鍵零部件,但這其實並不是資本效率最優的辦法。

最後主持人問吉姆法利有什麼總結,

他說:我們(美國)是否需要制造業工廠,當然需要,那我們應該更好的對待它(制造業),給予制造業應有的尊重,而現在這是美國缺乏的。

we better treat it with the respectt it deserves which we havn't.



我簡單說些感想,不多,就是兩個。

總是不時看到有的人說電動汽車沒什麼技術,還貼出百年前的裝了電池的汽車照片,言外之意是中國電動汽車這麼強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沒啥技術含量。

但其實從福特CEO的訪談也能看出來,電動汽車存在著至少三個很難的技術:

其一是智能座艙,也就是通過語音對話來控制車裡的設備,同時還能感知駕駛員位置,以及實現手機和車機的連接,這些都是需要很強的軟件,網絡通信和人工智能技術。

其二是電池技術,訪談就提到了LFP(磷酸鐵鋰)技術大部分掌握在中國公司的手裡。實際上未來如果固態電池技術商業化突破,將又是重大的進步。



其三是自動駕駛技術,這個也非常難,按照吉姆法利的說法,整個美國也只有特斯拉和waymo兩家有能力搞城區自動駕駛,福特都只能搞高速公路自動駕駛。

而以上三項技術的更底層則是芯片,攝像頭,激光雷達,電池原材料等技術,總體都是很復雜的。

所以說中國公司能在電動汽車上領先,是很了不起的。

另外一個感想是沒想到中國汽車產能會這麼大(如果吉姆法利說的數據是真實的話),那解決產能過剩帶來的價格內卷問題就值得我們注意了,畢竟發展的目的是要做大蛋糕然後分蛋糕,不是把市場越做越小。

尤其是如果賣到國外的國產汽車也大打價格戰,那就成了中國工人拿著底薪,996的長時間拼命幹活,為外國人提供廉價服務了。

解決的辦法肯定有,比如提高最低工資,確保更多的勞動成果分配到工人手裡,老實說我覺得過去十年國內最低工資的提升是真的慢了點。

其實吉姆法利在這個訪談裡面就多次談到了福特作為企業對美國的社會責任,不管他是不是在做營銷,但是當他說起當年的“福特是美國第一家給工人每天5美元工資的公司,因為理念是工人有了錢才能夠消費得起自家的產品,可以成為福特的客戶。”

老實說這種理念是值得國內車企學習的,更深一層說,如果哪天中國人靠藍領工作也能日子過的體面,收入水平不錯,勞動時間不長,那就真的是徹底打破內卷了,因為不用卷學歷也有不錯的出路,再也不用逼著沒有讀書天賦的孩子卷學習了。

畢竟從最終消費商品的維度看,汽車產業是規模最大的工業了,人們購買一輛汽車,實際上是購買了石化工業(輪胎,塑料),玻璃,鋼鐵,電子,軟件,半導體等各種工業品的集合,沒有其他工業的規模比它更大,2024年它占了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大約10.3%,以至於我們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往往都會把汽車拿出來單列計算增速。

汽車工業的規模比內卷價格戰出名的光伏等產業還要大得多,

如果這麼大的一個產業,我們拿到世界第一了,但最後因為內卷價格降低,對提升工人工資幫助不大,那後面也很難再有其他產業沖上來提供那麼多就業崗位和那麼大的銷售收入增量了。
1     已經有 4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4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辛.香.氏.說] 2025-07-12 16:50
    Each country is in its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e problem of the US economy is the high costs of labors. We may wish workers in China can have much higher wages than the base salaries and are protected by unions. The quick developments of EVs now in China would not happen if workers had the same situations in the US. The lower wages are in rising stages of economy. The higher wages are in falling economy. Higher wages kill strong economy. It will happen in China until it falls like ...  [更多...]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22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