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红色沙漠》重映:工业文明下的精神绝境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恐怖分子》剧照


另一类关乎工业文明的视景是污染、废弃、垃圾的景观,这在《红色沙漠》里也多次有所展现。不过,安东尼奥尼特意用几乎是黑白的色彩来强调灰暗的文明废墟,这些荒凉的景观完全没有片名中红色的鲜艳。那么,“红色沙漠”的意象或许可以解读成荒芜环境下的某种无法满足的激情,这在货柜的红色小屋那场六人戏里展示得淋漓尽致。在影片的开头,茱莉亚娜的精神饥渴先是反映在她的生理饥渴上:她甚至饥不择食地从一个陌生的罢工工人那里买来已经被啃过的面包来果腹。在货柜屋,她也公开和私下两次表示想要做爱。当然,肉体上的欲望与精神上的贫瘠是密不可分的:茱莉亚娜发生车祸后乌果在异国他乡并未赶回来照料她,她夜里不适惊起有低烧时乌果冷冷地说是正常的,当她表示真的很想做爱时乌果只是淡笑着敷衍。甚至外遇的情人科拉多也无法给予她实质的帮助,最终只能离她而去。




《红色沙漠》多次展现工业文明污染、废弃、垃圾的视觉景观

只有一度出现的红色货柜屋,衬托出茱莉亚娜等六人的短暂激情和适度放纵。六具肉体挤压在狭小的空间内,时而说些出格的话,时而做些出格的动作,甚至为了取暖,最后拆下红色的木板当柴烧。红色的木柴化为红色的火焰,象征着内心燃烧的激情。但这短暂的红色只能与精神荒漠的世界共存,就像茱莉亚娜“梦见被流沙淹没,越陷越深”。




茱莉亚娜,被塑造成在工业文明环境下受侵害的脆弱女性


茱莉亚娜的形象,被塑造成在工业文明环境下受侵害的脆弱女性。她遭遇的车祸,造成了某种程度的恐慌症——她自称“害怕街道、工厂、色彩、人群……”,并且经常处于神经质的惊悸状态——都是源于代表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汽车的无妄之灾。尽管医院的目标是使她“重新调整回到现实中来”,但茱莉亚娜坚称“真实里有令人恐惧的事物”。在整部影片里,只有她在幻想故事中虚构的乌托邦是美好的,因而“没办法一边眺望大海,一边又对陆地上的人和事保持着兴趣”。

在这个故事的末尾,神秘的女声歌唱令人想到希腊神话里塞壬的歌声,也就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描述的,遭到以工具理性为原则的奥德修斯刻意拒斥的感性诱惑。而“像一块块肉体”的海边岩石也令人联想到安东尼奥尼后来在电影《扎布利斯基角》里真正展示的漫山遍野的原始裸露肉体。自然,不论是外在的大自然,还是内在的身体自然,在安东尼奥尼的电影里都呈现为现代文明的反面。问题在于,这样的理想自然在现实中能够实现吗?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