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楊少華:蔫了一輩子,逗樂幾代人(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世紀80年代,劉俊傑與楊少華是天津市曲藝團的同事和搭檔,劉俊傑告訴新京報記者,那時,他做逗哏,楊做捧哏。劉俊傑還記得那時候說相聲的熱鬧景象,“看得人多,說啥人都樂。”


兩人合作時,楊少華的 “蔫哏”技術還沒有爐火純青,即使如此,劉俊傑也認為,楊少華對他業務上是有幫助的,“楊少華把握人物准,不管是蒙人的,糊塗的,還是假裝糊塗的,人物貫徹始終,所以他可信。他在台上爆發力很棒,沒有准詞兒,但情緒全對,相聲是感覺的藝術,他的感覺太到位了。”

1990年前後,楊少華決定離開天津“北漂”,他曾回憶道,天津大腕太多,有演出根本輪不到自己,家裡要等著用錢,所以他決定去北京闖蕩。


━━━━━

“我要開花”

北京,真正使得楊少華名聲大噪的,還是他的“蔫哏”表演,那時,楊少華的“蔫哏”功夫得以爐火純青,他在舞台上慢半拍的反應造就了獨特的表演節奏,這種表面木訥、暗藏機鋒的“蔫哏”風格,開創了相聲表演的新境界。他也在技藝最純熟時遇到了趙偉洲與《枯木逢春》,一句“我要開花”紅遍全國。

《枯木逢春》是無數相聲愛好者心中的經典佳作,喜劇評論人鄭猛初聽就覺得眼前一亮,“楊少華的蔫哏確實感覺非常精彩,他一定有刻意的地方,但這種刻意又絲毫不讓人討厭,我們很難看到老年人身上有這種氣質的呈現,甚至有點‘老不正經’的,有點‘壞’的,但他的尺度拿捏得很好,是讓觀眾接受的,喜歡的。”

早些年剛入行時,衡治曾聽著楊少華的作品一段段學習,文本的結構、表演的狀態、語句的節奏,“他怎麼說我怎麼說,從模仿開始。”


楊少華因此迎來了“老來紅”,後來又與兒子楊議合作相聲《肉爛在鍋裡》,在2003年的央視第二屆相聲大賽上獲得一等獎。

父子合作不易,何況楊少華年事已高,後來楊少華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楊議要求高,“我最怕的就是忘詞。把詞寫手心上,結果一洗手詞沒了,我兒子說,你怎麼那麼笨?爺倆說相聲最難呐。我不能跟他要便宜,他也不能跟我要便宜,量逗之間,兩個人得互相逗,爺倆不行。”


父子檔為他們迎來了事業的高光,2004年,楊議自導自演的都市喜劇《楊光的快樂生活》播出,2004年,楊議自導自演的都市喜劇《楊光的快樂生活》播出,楊少華在劇中飾演楊光的父親楊豐年,這是一個身著跨欄背心,趿拉著拖鞋,滿口地道天津話的小老頭,他那句“楊光你可長點心吧!”深入人心。



▲ 楊少華房間的櫃子上擺放著桃子工藝品,旁邊是泥塑大師為他塑的像。新京報記者 李冰潔 攝

走紅之後,楊少華終於迎來了能夠松下一口氣的晚年,他愛舞台,珍惜來之不易的走紅。楊議記得,2003年正月,他們應邀到新加坡演出,楊少華因肺炎、發高燒,一下飛機就被送進了醫院。當晚就有演出,楊少華躺不住,他說,“那麼多觀眾等著我呢,不去哪行?”大兒子楊威哀求說少演一場,楊少華不幹,“給人家晾場子,就是死你爹也不幹那缺德事。今兒個就是爬,我也得爬到劇場。”眾人拗不過他,只好讓他去。

臨上場,楊少華特別叮囑主持人:“千萬別告訴觀眾我病了,別影響了大伙欣賞藝術,不能讓觀眾降低對我的要求。”他上台說了一段單口相聲《笑話連篇》,觀眾的掌聲持續了將近一分鍾,又返場,說了一段《狗碗兒》,來回四次,直到楊少華跌坐下來被兩個兒子抬回醫院。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