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被造黃謠女士:維權3年,我是怎樣揪出造謠者的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被造黃謠的吳女士(化名)

誰也沒有想到,三年前,一個配有吳女士(化名)照片的黃謠網帖,能把這位雷厲風行的職場女性,逼到在寫字樓的無人角落崩潰大哭。


三年間,她的生活因黃謠全然顛覆:重度抑郁,離婚沒了孩子撫養權,失去高薪工作,房子被法拍……

她被迫反擊:像福爾摩斯般的查找造黃謠者的身份,通過7個月的“釣魚”,用合法手段獲取對方的身份信息……

最終,造謠者黃某被判道歉和賠償20萬元。

2025年7月17日,距吳女士第一次發現被造黃謠剛好3年。這3年來她一直忙於報警、打官司,等待判決執行。她做了那麼多證明了真相,卻仍未拿到20萬元賠償款。但她勇敢地把“揪出”造黃謠者的經歷發到網上,並與紅星新聞記者面對面聊了近5個小時,細說了其堪稱“教科書式”的反擊。

吳女士說:“造謠不像被刀子捅傷能看到傷口,心被捅了傷口是看不見的。但我仍然要讓他付出應有的代價。”

第一步:

多平台得到同一微信


冷靜取證拿到受案回執

吳女士左肩文了一叢竹子。她說這是在自己被造黃謠後最難熬的時候,第一次走進文身店文的,因為她覺得竹子堅韌不屈,每天看到文身就會提醒自己別傷害自己。

7月初,吳女士和記者約在廣西南寧的一個高檔酒店大堂見面,這是被造黃謠前她熟悉的和客戶約見的場地,這裡有她相熟的工作人員。被造謠後,她變得很難再相信他人,在和記者線上溝通了好幾天、建立基本信任後,她才答應見面接受采訪。


在被造謠前,普通家庭出身的吳女士,工作能力強收入高,二十歲出頭自己賺錢貸款買了上百萬的房子,她前夫有穩定體面的工作,一家三口生活小資。受職業影響,她每次出門從頭到腳都要做到精致,“每根頭發絲都得一絲不苟”。

直到2022年7月17日,吳女士睡醒後拿起手機,看到微信上突然出現很多添加好友的申請,她以為是客戶就通過了3個驗證,有兩個給她發來“開房”邀請,另有一名大三男生提醒她,有人在國外的社交軟件上發布吳女士的色情邀請信息,還發了她的照片和聯系方式。當時,吳女士的另一個好友也發來她微信主頁的照片,問她是什麼情況。

當時的吳女士長發及腰,而上述照片中的她留著短發,衣著得體地坐在酒店大堂。她不記得是誰、什麼時候給她拍的照片,只知道自己從未對外發過這張照片。吳女士氣得發抖,第一反應是不是自己在工作上過於雷厲風行,有時不太留情面得罪了什麼人,被打擊報復了。

“我覺得我足夠冷靜!”吳女士立刻打了電話報警,接電話的民警表示對方是在國外網站發布的信息查處難度較大。

吳女士想盡快處理這件事,以免影響工作和家庭。她找朋友注冊了一個國外社交軟件的賬號,通過檢索找到造謠者黃某的賬號,看到黃某的主頁發了大量特殊性癖好的動態,“我知道只是截圖不能作為證據,就讓朋友把他主頁和以前發布的內容截圖並錄屏,錄了十幾個動態的內容。”吳女士分析認為,對方在國內肯定有實名注冊的賬號,她以想認識為由要到了對方的微信號。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