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99%的AI公司都是泡沫"这封信迅速刷屏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两件关键东西缺失了:监管和贵的技术。这里的“贵”不是指几十块或几百块能买到的技术,而是那种真正昂贵的、高壁垒的基础能力,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承担得起。这些技术才会真正拉开差距,也是市场完成自我清理的另一条路径。


六、版权已死,我们还为何创作?

Harry Stebbings:你觉得当下最有趣的问题是什么?


Micha Kaufman:很多,比如我们是否已经接受了“真实已死”?我们是否还能分辨人类与非人类的差别?但还有一个更宏大的问题:在这个被技术重塑的世界里,人类究竟扮演什么角色?

我的观点是,你、我、包括所有人类,过去一直把自己当成宇宙的中心。如果这是前提,那一切就该围绕我们运转。但我们能接受自己失去这个中心位吗?

AI 正在吞噬整个世界。它会持续进化到一个阶段,不再需要人类监管或干预。尽管它是基于人类创造的内容训练出来的,但它未必在乎我们。它学习我们创造的一切,把它们混合,然后生成新东西,不告诉你是谁的,也不承认是谁的。

比如现在有人用 Harry 的内容做播客,听上去还不错,但说白了,它只是生成了点东西。让我真正担忧的是,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那人类继续创作、继续分享的动力会从哪来?如果一切都被吞掉、混掉、抹去来源,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做内容?

作为人类,我们需要反馈。我们希望自己的创作被看见、有影响力。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愿意开源代码,为什么我们会主动分享。因为别人的进步也建立在我们的努力之上。但如果最终什么都没有留下,创作还有什么意义?

Harry Stebbings:但现在不少 AI 生成的内容,比如短视频,质量也不差。为什么你觉得它们没有价值?

Micha Kaufman:问题不在内容,而在创作者。当优质内容被 AI 拿去训练,而创作者得不到任何署名、反馈或收益,这场游戏就变味了。版权已经死了,在一夜之间。

Harry Stebbings:怎么理解版权已经死了?毕竟现在音视频内容还是有很多。

Micha Kaufman:从人类历史来看,智人大约 30 万年前出现,进步长期是线性的。直到古腾堡发明了印刷术,它让知识得以广泛传播。人变得有知识、有表达,也因此开始创作。印刷术让作品能被复制、被流通,从而启发更多人。


1710 年,英国颁布《安妮法案》,这是现代版权制度的起点。它的出发点很简单:如果你想鼓励人们创作、分享,就要给他们两种权利:第一,署名权,你的名字该出现在作品上;第二,变现权,你能通过作品赚钱。

这套机制维持了 500 年,支撑了整个现代媒体产业与互联网生态的发展。

但现在,AI 跳过了这一层。它既不引用来源,也不给署名,直接把内容吞掉、揉碎、重组。版权在实质意义上已经死了。

如果原创者得不到承认,也没有激励,他们还会创作吗?还会公开分享吗?我不知道这会不会真的发生,但我必须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不是以 Fiverr CEO 的身份,而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父亲。


过去 500 年,我们靠着创作与分享才让生活变得更好。我不希望这条路就此中断。人应该是世界的中心。像我们现在做播客,把内容交给 AI 用,是你自己决定的,这是选择。但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为人类生产内容,而是为机器,那我们就真的失去了中心。

Harry Stebbings:你对 AI 的看法非常坦率、直白,几乎毫无保留。作为 Fiverr 的 CEO,你觉得自己有义务在这个问题上发声吗?我知道很多上市公司 CEO 都在 AI 的使用上面临不小的压力。

Micha Kaufman:我不觉得那是压力,更像是一种责任。历史上,曾经的巨头公司如今遍地尸骸,没能活下来,大多是因为扛不过技术浪潮。

过去一轮技术周期可能还能撑个 7~8 年,现在呢?浪和浪之间的间隔越来越短。你得看清下一波浪在哪里,才能踩对节奏。

作为 CEO,你的任务就是在每次技术变革里找机会,再谈下一步。但大多数公司做不到,哪怕是已经很成功的公司。很多连第一波浪都还没抓稳,就被卷走了。

Harry Stebbings:那你在准备下一波浪潮的时候,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Micha Kaufman:有人问过我,现在做 CEO 是什么感觉?我说,就像你在暴风雨里当船长,然后有人问你:“你当船长感觉怎么样?”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