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他死於762年,他的朋友圈卻傳到了2025年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當然,李白不是每次都撲空,他曾去拜訪峨眉山的著名琴師、蜀地僧人濬,欣賞那如同萬壑松聲般的琴曲,心情好像流水淌過一樣暢快,寫了這首五律《聽蜀僧濬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隋·展子虔《游春圖卷》。圖源:網絡


開元十三年(725),25歲的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告別在蜀地的青澀生活,奔赴豪放不羈的人生,開啟一段段“存交重義”的交友經歷。

當時,和他一同出蜀的還有一個叫吳指南的同鄉好友,二人游至楚地,吳指南不幸病逝於洞庭湖。李白身穿喪服,伏屍大哭,哭得撕心裂肺,好像失去了骨肉兄弟,連路人都感同身受,他又在猛獸的虎視眈眈下守著友人的屍體,不退一步,後來實在沒有辦法,暫時將屍身埋在了湖邊。

多年以後,李白再游洞庭,想到好友遺體尚在此地,還未妥善下葬,便懷著對友人的尊重,進行“剔骨葬”。這是一種二次葬的儀式,即將死者的遺骨挖出,以刀刳洗,恭謹地包裹後,再正式下葬。之後,李白背上故人的屍骨,星夜趕路,借了筆錢,將好友安葬於武昌城東。




出蜀後,李白的人生被分割為兩部分。一方面,他追求仕途,多次投贈幹謁,另一方面,他又信奉道家,熱衷求仙訪道。

他的仕宦經歷可以說乏善可陳,在求仙問道時卻遇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至交。直到晚年,仕進之路已然受阻,他仍得到道士蓋寰為其造的“真箓”,算是取得了學道生涯的“正式學位”,了卻一樁心事。

盛唐時,道教的上清派備受推崇,在上層人士中頗具影響力,李白與該教派有著深厚的緣分。

出蜀後,行至江陵,上清派的高道司馬承禎和年輕的李白相識,結為忘年交,稱李白為他的“仙宗十友”之一,並給予他極高的評價:“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為此,李白寫下《大鵬遇希有鳥賦》,以大鵬自況。

多年後,李白到王屋山尋訪司馬承禎,得知老道士已經仙逝,李白看著故人留下的親筆山水畫,有感而發,手書《上陽台帖》:“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何窮。十八日,上陽台書,太白。”這是李白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既描繪司馬承禎畫作的飄逸氣勢,也表達對司馬承禎的仰慕之情,同時,從中可窺見李白的仙人之姿。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1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