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伊總統專車因摻水油拋錨背後:經濟危機與派系交鋒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盡管“十二日戰爭”已經過去了一月有余,但這場地區軍事沖突的“敘事之爭”在伊朗內部愈演愈烈。


核心爭論和對立點之一是圍繞如何處理與西方國家關系這一曠日持久的分歧,連日來,改革派和強硬保守派之間的交鋒乃至相互指責已然白熱化。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

深陷風暴眼中央的無疑是伊朗溫和改革派總統佩澤希齊揚,近期關於他的報道頻繁引發輿論關注。據參考消息網17日報道,佩澤希齊揚16日在德黑蘭主持內閣會議時首次承認,伊朗在與以色列(专题)的戰爭中存在“根本性”安全失誤。

報道稱,這種自我批評在伊朗極其罕見。佩澤希齊揚還強調了人民在戰爭中至關重要的作用,稱必須重視人民、非政府組織以及其他私營和公共部門的參與,維系人民與政府的團結一致。

同樣不同尋常的是,總部設在海外的伊朗國際電視台(iranintl)17日引述政府官員穆斯塔法·莫拉維的話,報道了伊朗總統車隊3輛汽車日前皆因加注了摻水汽油拋錨,導致現年70歲的佩澤希齊揚被迫打出租車完成公務行程的尷尬一幕。

“由於大量補貼,伊朗保持著世界上最低的零售燃料價格之一,但制裁和老化的基礎設施使其越來越難以維持燃料質量和供應。”報道進一步揭示了伊朗日常生活“能源線”的窘境。

短暫團結,走向“激烈權力斗爭”


日前,伊朗議員、前駐阿富汗大使阿博爾法茲·佐赫雷萬德一段激烈指責佩澤希齊揚的短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瘋轉。

“佩澤希齊揚政府將在其任期結束前終結伊斯蘭革命。”他在視頻中甚至指責佩澤希齊揚“越權”,“他們認為,通過結束革命並終結哈梅內伊的統治,可以開啟一個新時代,並加入《亞伯拉罕協議》。”

在上周接受美國保守派媒體名人塔克·卡爾森采訪時,佩澤希齊揚“對特朗普(专题)的軍事打擊行動(立場態度)沒有硬杠”,“願意談判”的溫和表態激怒了強硬派議員們,超過30名議員呼吁他辭職。“我們仍然相信外交的窗口是敞開的,我們將認真地走這條和平道路。”佩澤希齊揚14日在社交平台X上重申了立場。


面對“十二日戰爭”激發的伊朗政權體制未來走向的路徑之爭,“伊朗強硬派重燃了與改革派政客之間的激烈權力斗爭。”英國《金融時報》16日刊文寫道。

“爆炸後的塵埃尚未落定,但兩極分化的聲音比導彈爆炸更響亮。”伊朗政府前發言人、總統助理阿裡·拉比埃7月10日在改革派媒體《信任報》(Etemad Daily)上如此描述道,“讓我們防止社會分裂——這正是侵略者想要的。”

這場持續12天的以伊戰爭一度激發伊朗國內短暫的團結呼聲。以色列上月突然發動的襲擊造成包括大量平民在內的1062名伊朗人死亡,包括一些反對派知名異見人士在內也強烈譴責以色列美國的侵略行為。

在“十二日戰爭”剛結束不久,有長期關注伊朗國內政治精英不同派系的中東觀察家一度提出,在伊斯蘭革命衛隊多位高級領導人遇刺,該國保守派和強硬派及其政策主張遭到削弱的情況下,政治體制面臨重塑轉型的一種可能性,即改革派崛起,占據關鍵權力位置,他們主張將國家優先事項轉向國內,專注於發展和社會正義,而非將國家資源耗費在代價高昂的地區沖突中。

“內部異見的跡象日益增多。”出生於德黑蘭的美國華盛頓中東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和伊朗項目創始主任亞歷克斯·瓦坦卡一直密切追蹤軍事沖突——尤其是美國戰略轟炸機參與行動——給伊朗政權穩定性在內部帶來的沖擊,他在伊以6月24日停火前一天便提醒外界注意,當時的一大背景和明顯動向是,德黑蘭針對“滲透事件”大舉展開抓捕,打擊以色列間諜網絡,數日內總計逮捕700多人。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