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70多年前,那些润得飞快的上海宁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本篇继续写润学人物,但视角将聚焦于上海人。前两篇共计14位人物,竟有6位是上海人,将近一半!本篇将增加3位商人代表的嗅觉,与上述6位上海人(倪匡、杜月笙、李政道、胡蝶、张爱玲、潘柳黛),合成一篇《上海人的嗅觉》,以兹纪念。


在50年代的香港,上流社会喜欢听的是英文歌和带着上海情调的国语歌。在那时的香港影视作品中,说上海话的角色永远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那会儿要是在在文化圈、电影圈混,要是不会几句上海话,那可就亏大了!

那么海派文化在香港如此火热呢,原因是在70多年前的历史洪流中,上海人凭借独特的嗅觉,南下香港,他们不仅迁徙了财富和文化,也带去了上海的灵魂:精致、务实、永不墨守成规。


同时,这些上海人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世界:危机中,总有另一种可能。这正是上海人那独特的嗅觉——一种对变化的敏感,一种对自由的渴望,以及一种对机会的精准把握。



邵逸夫:

上海滩到“东方好莱坞

为什么上海话在早期的香港娱乐圈地位这么高?

答案藏在TVB的创始人邵逸夫身上。这位在上海发迹的娱乐大亨,早年直接把上海话定为公司内部沟通语言——郑佩佩回忆当年拍戏时的趣事:"邵先生开会都用上海话,我们这些演员不得不硬着头皮学。"提起邵逸夫,除了电影就是大楼。


作为曾经的亚洲娱乐之王,邵逸夫拍了一千多部电影和电视剧,是香港成就“东方好莱坞”的奠基人;他捧红了数以千计的明星,包括“四大天王”和一代代“港姐”。

同时,他捐赠的逸夫楼全国各地超过6000座。可以说,邵逸夫不是香港最有钱的,但绝对是最受人尊敬的企业家之一。

1957年,邵逸夫的二哥邵邨人请他去香港,一起搞起了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专拍华语片。


1967年,邵逸夫和朋友一起搞了个香港电视广播公司(TVB),免费播电视,硬刚当时香港电视的老大亚视。TVB出了多少男神!TVB的培训班出了周润发周星驰、“无线五虎”、四大天王……

21世纪初有人说,香港百分之九十的明星,都是TVB出来的!

除了办培训班,邵逸夫还搞了个“港姐”选美,赵雅芝李嘉欣张曼玉、邱淑贞这些女神,都是通过“港姐”走红的,成了多少人的梦中情人。

邵逸夫于2014去世,活了107岁。有个网友总结得挺逗:“人走了,楼还在。”(许老板则是:人还在,楼不在)

邵逸夫的一生,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润,不是离开,而是带着根移植到更肥沃的土壤上。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Prev Page12345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59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