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70多年前,那些潤得飛快的上海寧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本篇繼續寫潤學人物,但視角將聚焦於上海人。前兩篇共計14位人物,竟有6位是上海人,將近一半!本篇將增加3位商人代表的嗅覺,與上述6位上海人(倪匡、杜月笙、李政道、胡蝶、張愛玲、潘柳黛),合成一篇《上海人的嗅覺》,以茲紀念。


在50年代的香港,上流社會喜歡聽的是英文歌和帶著上海情調的國語歌。在那時的香港影視作品中,說上海話的角色永遠是權力和財富的象征。那會兒要是在在文化圈、電影圈混,要是不會幾句上海話,那可就虧大了!

那麼海派文化在香港如此火熱呢,原因是在70多年前的歷史洪流中,上海人憑借獨特的嗅覺,南下香港,他們不僅遷徙了財富和文化,也帶去了上海的靈魂:精致、務實、永不墨守成規。


同時,這些上海人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世界:危機中,總有另一種可能。這正是上海人那獨特的嗅覺——一種對變化的敏感,一種對自由的渴望,以及一種對機會的精准把握。



邵逸夫:

上海灘到“東方好萊塢

為什麼上海話在早期的香港娛樂圈地位這麼高?

答案藏在TVB的創始人邵逸夫身上。這位在上海發跡的娛樂大亨,早年直接把上海話定為公司內部溝通語言——鄭佩佩回憶當年拍戲時的趣事:"邵先生開會都用上海話,我們這些演員不得不硬著頭皮學。"提起邵逸夫,除了電影就是大樓。


作為曾經的亞洲娛樂之王,邵逸夫拍了一千多部電影和電視劇,是香港成就“東方好萊塢”的奠基人;他捧紅了數以千計的明星,包括“四大天王”和一代代“港姐”。

同時,他捐贈的逸夫樓全國各地超過6000座。可以說,邵逸夫不是香港最有錢的,但絕對是最受人尊敬的企業家之一。

1957年,邵逸夫的二哥邵邨人請他去香港,一起搞起了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專拍華語片。


1967年,邵逸夫和朋友一起搞了個香港電視廣播公司(TVB),免費播電視,硬剛當時香港電視的老大亞視。TVB出了多少男神!TVB的培訓班出了周潤發周星馳、“無線五虎”、四大天王……

21世紀初有人說,香港百分之九十的明星,都是TVB出來的!

除了辦培訓班,邵逸夫還搞了個“港姐”選美,趙雅芝李嘉欣張曼玉、邱淑貞這些女神,都是通過“港姐”走紅的,成了多少人的夢中情人。

邵逸夫於2014去世,活了107歲。有個網友總結得挺逗:“人走了,樓還在。”(許老板則是:人還在,樓不在)

邵逸夫的一生,用行動證明:真正的潤,不是離開,而是帶著根移植到更肥沃的土壤上。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69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