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陆媒:西方媒体误读雅鲁藏布江的世纪工程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疆地区水系获得补充后,额尔齐斯河直通北极航线抵达欧洲也绝非天方夜谭。事实上,塔斯社今年就有报道,称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国代表团将就未来通过额尔齐斯河开展货物运输的可行性展开讨论。


俄罗斯鄂毕-额尔齐斯河盆地管理局副局长康斯坦丁·茹林向塔斯社记者表示,会谈将在哈萨克斯坦举行,届时哈俄中三国代表将齐聚一堂,重点探讨额尔齐斯河适合运输的具体货物类型。

在前苏联时期,额尔齐斯河曾被用于货运,使哈萨克斯坦能够通过这条水路通往北冰洋航道,甚至新中国也曾通过布尔津港开通了从新疆向苏联的船运航线。


为恢复乃至拓展这条低成本跨境水运航路,哈萨克斯坦正计划依托额尔齐斯河打造“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多式联运交通走廊,未来想象空间巨大。

从客观形势看,未来的水资源调度超级工程,也是为了牢牢把握应对极端天气挑战的主动权,让中华民族不要在莫测的气候变化中“听天由命”。

从气候变化影响看,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而中国又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和影响显着区,1961—2023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呈显着上升态势,平均每10年升高0.3℃。根据大气物理学克劳修斯-克拉伯龙(C-C)方程,气温每上升1℃,大气含水量将增加7%左右。大气增温的热力效应使水循环加强、降水变率加大,更易发生暴雨洪水。

2024年已经是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未来一段时期全球变暖仍将持续,中国水循环时空分布也将更趋极端化,对于这种趋势,恐怕许多普通中国人也已有清晰的“体感”。

这种挑战,恰恰凸显了中国水利布局的前瞻性。

中国的新思路,是系统性的水网重构:通过建立覆盖全国的水网体系,实现水资源的时空调配。洪涝或干旱极端天气再不是人类被迫接受的宿命。

这种大规模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思路,也已经通过十年来南水北调一期工程通水后的巨大效益得到验证。

除了保障几亿人生产生活用水,东中线全面通水十年来,累计向北方地区50多条河流生态补水118亿立方米,通过南水置换当地生产生活主要用水,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局面得到缓解,总体达到采补平衡,地下水水位持续多年下降后实现连续回升,部分地区地下水漏斗正在消失,一大批河流和湖泊重现生机,被某些“公共知识分子”预言的生态危机早已烟消云散。


中国范式

气候变化的影响,绝非仅止于中国,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性挑战。

从全球范围看,很多国家也深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暴雨洪水灾害频繁发生,极端高温热浪肆虐各地。这些都警示我们,气候变化导致的灾害事件影响比预期更加剧烈。


在极端天气如此频密的当下,随着美国退出巴黎协定,重新松绑化石能源,全球通过传统合作框架阻止气候变暖恶化的前景已经相当暗淡。

这种暗淡,折射出西方应对模式的根本性缺陷。

西方的气候治理逻辑,本质上是一种"限制"的逻辑——通过限制排放来减缓变暖,通过限制发展来降低对环境影响。这种逻辑看似合理,实则难以持久:发达国家在寻求“再工业化”的潮流中越来越抗拒“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分担,而发展中国家方兴未艾的工业化浪潮,使其即便严格执行碳达峰时间表,在相当长时期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仍将有增无减。

更重要的是,这种“限制”逻辑忽视了一个基本道义准则:对于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民众而言,发展权就是生存权。要求他们为了虚无缥缈的“全球目标”而放弃改善生活的机会,既不现实,也不道德。

而在气候变化不断加速,影响日益显现的当下,抗风险能力最薄弱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南亚等地区,恰恰也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粮食、能源与水的供求危机已在酝酿,一个令人忧心的未来图景愈发清晰:

随着美国做出的糟糕示范,全球气候变化的治理在关键时刻被削弱,气候问题在本世纪中叶很可能造成空前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

届时,极端干旱、洪涝、热浪、寒潮冲击全球农业生产,叠加欠发达地区的人口过快增长,一场远超冷战时期的欠发达地区粮食、水源、能源危机已愈发清晰可见。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