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輔助生殖手術失敗九次,而她只想要一個孩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一次次等待和失望後,李雲身心疲憊。她曾想過換醫院,但胚胎凍在醫院,她不知道是否可以帶走。


秦立知道,這不是妻子一個人的事情。他吃了一個月的藥,治療男性精子碎片率,但身體上的痛苦,主要是妻子在承受。他發現,過去他開車時,妻子在副駕駛有說有笑,李雲喜歡唱歌、拍小視頻。現在,她不再唱歌。

李雲會去探察治療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醫院可能的過失,比如是否給病歷,藥物的選擇等等。她將自己的疑問一條條寫在紙上。翻看病歷時,她指著一張檢查單說,這張裡的促甲狀腺激素,別人高了就給開藥,我的就沒開藥。


秦立提醒她,這些根本就不是關鍵問題。他查過所有藥物對應的治療目的。“剛好兩個藥物重疊了,你不能說人家沒給你治。”

“你的意見也不一定對,畢竟你不是專家。”李雲說。

秦立沉默了幾秒,指著一張檢查報告單說,我認為宮腔環境的問題沒有排除。

說完,他繼續整理妻子310頁的病歷單,按照頁碼排好順序。“花了那麼多錢,都變成紙回來了。”李雲在一旁嘀咕。



厚厚的病歷資料。

生育的權利與尊嚴

幾次移植失敗後,晚上睡不著覺,李雲開始吃安眠藥。她感覺自己陷在傳統生育觀念的沼澤裡,無法解脫。


秦立回來開導她,不要想太多,身體健康最重要。這件對她來說極其隱私的事情,她只能跟丈夫訴說。極度無助時,她情緒崩潰大哭,忍不住抱怨:你是個男人,你什麼都不懂。針都打在我身上,做手術的人都是我。

但秦立也有無處訴說的煩惱。剛開始的一年,他每次都陪妻子去醫院,等她做完手術後接她回家。後來需要掙錢,他又去湖北打工,在工地上開大貨車。從此,李雲便習慣自己一個人去醫院。

屢次失敗後,丈夫逐漸接受了現實,他不再顯露出特別的悲喜。李雲把這種平靜的情緒歸結於,他做不到和她感同身受。


他能做的,就是帶她去縣城周邊的山上或河邊看看風景。她不願坐車去更遠的地方。因為之前的三年,她幾乎每天都坐在丈夫的車上,和他一起去工地送貨、幹活。

那時她想,只要兩個人心心相印,勁兒往一處用,總會過上好日子。

他們通常早上四五點起來,把鋁合金等建築材料裝上貨車,再拉到工地上。這份工作辛苦,也充滿危險。夏天,她要在烈日底下幹幾個小時,有時熱到中暑。有次不注意,手被鋼管撞到骨折。她打著石膏,用另一只手繼續工作。

剛開始,秦立借錢買了一輛柴油小貨車。有次行駛在路上,車子突發故障,熄不了火,一直往前滑動。車尾冒出濃濃黑煙,發出粗糲的轟鳴聲,秦立只能把車拐到路邊,讓李雲跳下車,她嚇得哭了。

後來他們掙了些錢,賣了小貨車,換了一輛四米長的廂式貨車。

丈夫有時心疼她,認為她本可以有更好的選擇。大專藥學專業畢業後,她在鄭州的藥店工作了一年。父母希望她回老家,找一個離家近的婆家。結婚之前,她在鎮上的小學當代課老師,同時教一年級的數學和三年級的英語,每月工資一千出頭。

後來,遇到初中學歷的丈夫,兩人自由戀愛。秦立家裡條件不好,父母都是農民。婚後,為了多掙錢,讓生活更好,李雲說,自己做出了“最利於家庭的選擇”。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