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辅助生殖手术失败九次,而她只想要一个孩子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结婚时,他们在县城的边缘买了一套房子。婚房是借钱买的,秦立自己装修了电视墙和柜子。父母给她买的冰箱,沙发、床垫没用过几次,但已经陈旧泛黄。秦立打工走后,她把所有东西用布包得严严实实,以免落灰。墙上挂着他们曾经的结婚照。十年过去,丈夫已经从白皙的青年,变成黝黑的中年人。




李云和秦立婚房里的喜字。


现在县城往北边发展,南边逐渐冷清。当年的新房变成了老破小。楼下的饭店倒闭,只剩下一间间积灰的空房子。买了房之后,一直空置着。这些年,丈夫打工回来了,就像酒店一样,临时住一下,但没有燃气,做不了饭。

李云说,大城市的女性把自我价值放在第一位,更多考虑工作和成长。农村或者小地方的人,则是把家庭和婚姻放在首位。

辞掉工作后,她也想过找一份更体面的工作,但都不如跟丈夫在工地上跑挣得多。在她眼里,什么工作都一样,能赚到钱就行。

为了怀孕,她回到老家治疗。第七次试管移植结束后,她冻在医院的胚胎已经用完。她继续回到村里种地。

今年干旱尤其严重。她说,几个月没下过雨,河流也近乎枯竭,种地要抽水灌溉。她和公婆早上四五点起来,天没亮就到地里。弯腰几个小时,又晒又热。累的时候,她只想快点把活干完,回家能喘口气。

前几天种完花生,雨下了三天,她说,有雨水,花生会长得很好。等它发芽了,就不用再管。它很耐旱,靠天吃饭。

而她的生育之路,漫长而艰辛。能够有一个孩子,“是我作为女性的权利和尊严”。


她思考过尊严丢失的原因。“整个社会传递的观念是,女人35岁之前是黄金生育年龄,过了这个岁数,卵巢功能、生育之后的恢复,都会力不从心。”所以她急着把“生育这件事情”完成。

李云加了十几个和她面临相同生育困境的群,群里的女性来自全国各地,有胎停、流产一两次的,也有七八次的。她们在群里倾诉自己的生育故事,讲述过程的曲折。“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她说。

在群里,她得知别人失败的原因,医生的处理方法、检查项目等等,会进行对比。

有时越对比,情绪越激动,秦立提醒她不要再看,有疑问的地方他都梳理过。平日把货拉到工地上后,他利用卸货休息的时间查资料,有疑问了就先截屏,晚上回去再深入搜索。


在外地,他总担心妻子精神状态不好。现在月经几个月没来,有时候打妻子电话,没人接听,他情急之下能打十几个。但一说到生育的事情,妻子就容易发火,控制不住哭起来。

固有观念像一道枷锁套在李云身上。她也能感觉到,公婆现在没孙子,在村里抬不起头。试管婴儿她是偷偷做的。无论如何,她都没有勇气告诉别人自己不能生育这件事。

几年下来,她也开始怀疑,身体付出这样的代价去生育,是否值得?她也看到过这样的说法:先做自己,再做妈妈。

6月,秦立回到老家陪伴妻子。他们绕不开对一个问题的争执,李云认为,女人生不了孩子,就没有价值了。但秦立认为,她不是为了生育而活着,不是一个生育的工具。

李云说,彩礼和生育是捆在一起的,男方愿意给彩礼,是无形中默认女方会给生孩子。

陪妻子下楼吃午饭的路上,天还在下雨,他把雨伞倾斜到妻子那边。然后,他对她说,你要坚定一个信念,你没有任何错。不能生育不是你的错,它甚至不是一个错误。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8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8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