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輔助生殖手術失敗九次,而她只想要一個孩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結婚時,他們在縣城的邊緣買了一套房子。婚房是借錢買的,秦立自己裝修了電視牆和櫃子。父母給她買的冰箱,沙發、床墊沒用過幾次,但已經陳舊泛黃。秦立打工走後,她把所有東西用布包得嚴嚴實實,以免落灰。牆上掛著他們曾經的結婚照。十年過去,丈夫已經從白皙的青年,變成黝黑的中年人。




李雲和秦立婚房裡的喜字。


現在縣城往北邊發展,南邊逐漸冷清。當年的新房變成了老破小。樓下的飯店倒閉,只剩下一間間積灰的空房子。買了房之後,一直空置著。這些年,丈夫打工回來了,就像酒店一樣,臨時住一下,但沒有燃氣,做不了飯。

李雲說,大城市的女性把自我價值放在第一位,更多考慮工作和成長。農村或者小地方的人,則是把家庭和婚姻放在首位。

辭掉工作後,她也想過找一份更體面的工作,但都不如跟丈夫在工地上跑掙得多。在她眼裡,什麼工作都一樣,能賺到錢就行。

為了懷孕,她回到老家治療。第七次試管移植結束後,她凍在醫院的胚胎已經用完。她繼續回到村裡種地。

今年幹旱尤其嚴重。她說,幾個月沒下過雨,河流也近乎枯竭,種地要抽水灌溉。她和公婆早上四五點起來,天沒亮就到地裡。彎腰幾個小時,又曬又熱。累的時候,她只想快點把活幹完,回家能喘口氣。

前幾天種完花生,雨下了三天,她說,有雨水,花生會長得很好。等它發芽了,就不用再管。它很耐旱,靠天吃飯。

而她的生育之路,漫長而艱辛。能夠有一個孩子,“是我作為女性的權利和尊嚴”。


她思考過尊嚴丟失的原因。“整個社會傳遞的觀念是,女人35歲之前是黃金生育年齡,過了這個歲數,卵巢功能、生育之後的恢復,都會力不從心。”所以她急著把“生育這件事情”完成。

李雲加了十幾個和她面臨相同生育困境的群,群裡的女性來自全國各地,有胎停、流產一兩次的,也有七八次的。她們在群裡傾訴自己的生育故事,講述過程的曲折。“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她說。

在群裡,她得知別人失敗的原因,醫生的處理方法、檢查項目等等,會進行對比。

有時越對比,情緒越激動,秦立提醒她不要再看,有疑問的地方他都梳理過。平日把貨拉到工地上後,他利用卸貨休息的時間查資料,有疑問了就先截屏,晚上回去再深入搜索。


在外地,他總擔心妻子精神狀態不好。現在月經幾個月沒來,有時候打妻子電話,沒人接聽,他情急之下能打十幾個。但一說到生育的事情,妻子就容易發火,控制不住哭起來。

固有觀念像一道枷鎖套在李雲身上。她也能感覺到,公婆現在沒孫子,在村裡抬不起頭。試管嬰兒她是偷偷做的。無論如何,她都沒有勇氣告訴別人自己不能生育這件事。

幾年下來,她也開始懷疑,身體付出這樣的代價去生育,是否值得?她也看到過這樣的說法:先做自己,再做媽媽。

6月,秦立回到老家陪伴妻子。他們繞不開對一個問題的爭執,李雲認為,女人生不了孩子,就沒有價值了。但秦立認為,她不是為了生育而活著,不是一個生育的工具。

李雲說,彩禮和生育是捆在一起的,男方願意給彩禮,是無形中默認女方會給生孩子。

陪妻子下樓吃午飯的路上,天還在下雨,他把雨傘傾斜到妻子那邊。然後,他對她說,你要堅定一個信念,你沒有任何錯。不能生育不是你的錯,它甚至不是一個錯誤。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