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iphone: 活在信息時代,如何告別一台死去的iPhone?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7月16日,我永遠失去了我的iPhone 15。


上周,老同學來北京出差,我得以在他市中心1000元一晚的酒店蹭住。第二天清早,淨賺500塊的我心血來潮想騎個共享單車去國貿上班,而就在王府井大街上,它從我的口袋內無聲脫出,直到幾百米後到了金魚胡同我才發現這一事實。

但為時已晚。


我沿原路返回尋找,直到回到酒店也未發現其蹤影,只能無奈報警。1小時後,我在派出所的監控裡看到了它掉在人行橫道上,並在幾秒鍾後被小汽車壓得粉碎性報廢,再被環衛工人掃走的全程。

死亡來得很突然,讓我沒有半點時間准備。在懵懵懂懂中,民警叫了輛滴滴把我送回公司,並給了一張寫著他電話號碼的小紙條,到了公司,同事通過紙條加了張警官的微信,並代我支付了21.80元的車費。

但還有工作要處理,我不能沒有手機。於是,我前腳剛落,後腳又拿著財務從保險櫃裡取出的現金去最近的聯通營業廳補電話卡,並讓同事花700塊錢幫我閃購了一台國產安卓機,其中手機價格699,1塊錢是她的代購費,她是辦公室唯一的千元機愛好者。40分鍾後,它和補完卡的我一起出現在了辦公室裡。





我還錢

就這樣,不到半個工作日的時間,我重新擁有了智能手機這一外置器官,並恢復了出行、支付、交流等社會功能,不再是個失能的殘疾人。

信息時代的告別和相遇是如此匆忙,還沒來得及悼念老朋友,偶爾卡頓的新歡便占據了這個位置,並讓我每天投入六七個小時的時間在它身上。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開始想念我的iPhone 15,和手機殼背面女友長得很像鄭秀文的拍立得照片,以及那張還沒開獎的大樂透彩票。

那台iPhone 15就是去年女朋友送給我的。當時我在昆明生活,兜裡沒幾個錢,還用著2019年的iPhone XS Max,那台512G的手機,鋼化膜邊緣已經被我磕得不成樣子,充電口清了兩次灰依然不太好使,電池壽命低到我可以做怪獸和美團充電寶的股東,曾經透明的手機殼被盤出了黃色包漿。即使這樣,我還是很愛它,直到女友把七夕禮物擺在我面前。

眾所周知,手機的一生並不會隨意終結,它可以通過數據傳輸借屍還魂。當信息同步完成後,我的iPhone 15擁有了iPhone X、iPhone 7、iPhone 4、乃至HTC G11這一系列我曾使用過的智能機的光榮生命傳統。當我打開新手機,上滑相冊,甚至能看到和高中同學在學校走廊的合照,而我現在已經30歲了。

但這次不同。比較注重個人信息保護的我從未使用過iCloud服務,每次靈魂移植都在本地完成,而現在iPhone 15死無全屍,連被丟在哪個垃圾箱都不知道。再加上數不清的從未清理過的聊天記錄、視頻和照片,我的固態記憶就這樣全部掉進了黑洞,未來還能回憶起什麼,只能靠大腦的發揮了。



在昆明植物園撿的橡果,在長春淨月潭冬天收集到的袋裝針葉林,青甘環線和貴州的自駕,在雲南的家裡我和女友一起烹飪的酸木瓜火腿雞、炒雞油菌、傣味牛肉和燉排骨……這是屬於這台手機的獨家記憶。

或許在兩個月後,我會擁有一台iPhone 17,再把之前的數據都傳到那台新手機上——盡管此時此刻我甚至都沒有一根好用的lightning數據線能把那架古老殘破的iPhone X軀殼充上電,但我大概率會讓它再穢土重生一次。



不換膜是因為沒貼膜的時候屏幕就碎了

然而,這涉及到一個意識連續性的微妙問題。就像科幻作品中一次超時空傳送故障會導致出現兩個分身一樣,如果我將未來的iPhone 17視為正統的記憶繼承者,那麼iPhone 15便會成為一個被擦除的意識分岔——在這條世界線上,我的下一台手機本該是iPhone 19或20的,而iPhone 15會像計劃中那樣再陪我度過四五年時間。它對我人生經歷的記錄和傳承,不該因為一個淺淺的褲兜和我的個人失誤而被抹掉。

我決定去悼念它。當天晚上,我用經常誤觸的、價值699元的新手機為它寫下了這樣的悼詞:

今日女友送我的iPhone 15在我於王府井大街騎車時不慎掉落,經東華門派出所民警協助,最終很遺憾地發現它已陣亡於斑馬線上,且遺體無法尋回,現特此悼念:

感謝你在全國各地和我們的家裡記錄下的無數美好瞬間,那些照片和視頻我在飛行模式時會時常翻閱,謝謝你制作並保存這些令人感動並珍藏的人生切片。

感謝你提供准確的行車導航,為我指引方向。感謝你播放的車載音樂和居家音樂,投屏的直播和電影,那種氛圍讓我愉悅而輕松。

感謝你讓我和世界流暢地交流,便捷地在牆上架起梯子,並保護我的信息安全。此外,也讓我和千裡之外的家人,朋友與小狗如聚一地。

感謝你為我支付的所有房租,生活費,路費,煙酒糖茶等雜費。雖然那些大部分是我自己掙的錢,但你一直是管家,謝謝你。

May you rest in peace.願你的電子元件和數據都能平靜地回歸宇宙,願組成你的原子都能順利地找到它們的下一站歸宿。Amen.

——你忠誠的朋友敬上



朋友圈還有些它記錄的瞬間。袋裝針葉林





昆明的露天游泳池




菌子市場



青海油菜花田上的彩虹

我是一個念舊的人,對電子產品亦是如此。此時此刻我使用的電腦是2020年的Macbook Pro,它鍵盤右半邊的shift、enter和backspace等鍵,曾因被我潑上可樂而變得粘滯無比,而我從我的上一台電腦——2014年的Macbook Air上,卸下了若幹個未被糖分污染的橡膠配件和鍵帽,兩個生命自此合二為一,並在它們共同敲打下的上百萬字中延續。

當我每天把除了睡覺外的十幾個小時都花在電子產品上時,對它們產生感情,對我來說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曾經在海南旅居的一年時間裡,PS5是我最好的朋友,每天睜開眼,握著手柄就像握著老伴兒的手那樣親切,我們熟悉到可以靠一套無氪陣容,頂著住在鄉村的延遲打到FIFA周賽12勝。它是一台托朋友提前購買的國行主機,但擁有一顆來自大洋彼岸紐約的靈魂——在其他朋友陸續購入PS5後,我將它的二手靈魂通過USB也拷貝給了別人,讓更完整的游戲體驗像病毒般擴散——我想這是專屬於電子生命的浪漫。

還有那台不小心嚴重泡水的Switch,維修費已經可以買一台差不多的二手機器,但鑒於我們在《馬裡奧賽車》賽道上馳騁和《三角戰略》裡殫精竭慮的舊情,它被我完好地帶回了北京,並沉睡在電視櫃抽屜裡,等待著我再次打開它的那一天。



拿出來合個影

當然,還要special thanks to my投影儀。極米H5在剛推出時價格不菲,但當我從昆明同德廣場費勁地把它拎回家時(是的,電子朋友我從來不網購),它迅速成了每日陪伴我時間最久的伙伴,並成功讓女友愛上了“窩沙發上看電視”這一典型東北娛樂項目。兩年的時間內,它陪我們看了上百部電影、幾十部劇和綜藝,並播放著爐石直播的背景音與我度過每個不眠之夜。




北京工作後,由於客廳的電視牆被一台小米電視占據,我的投影儀自此完成了陪伴我失業時光的歷史使命——在一個雨天,我打車把它從管莊送到了酒仙橋一對情侶朋友的家裡,以一個低廉的價格將它轉讓給了更需要它的人。臨走前,我叮囑我的投影儀好好表現別讓人家失望,也懇請那對情侶照顧好它,未來不需要的話我願意再把它帶回家。



投影儀在昆明的家裡

清華大學學者汪民安曾經寫過一本《論家用電器》的文化理論書,裡面討論了洗衣機、冰箱、收音機、電視機等電器是如何作用於人們的當代生活的。對於我的電子產品們,我並沒有太多理論化的視角,而是單純地出於它們曾陪伴我度過一段或平凡或特殊的時光,而發自心底地感謝它們。

說回這台死去的iPhone15吧,它是我30年人生中第一件完全滅亡的電子產品。在朋友圈發布那段“悼詞”後,我才知道很多朋友早就壞過或是丟過手機了,我已經是比較晚的那一個。只是我仍然會禁不住回想:要是我不在紅綠燈前看導航呢?我為什麼不早把手機放在襯衫胸口的袋子呢?我要是不去蹭那晚酒店就好了!

我甚至會想到,從昆明飛回北京入職的那一天,這台從來沒有出過任何故障、沒有絲毫卡頓的iPhone,竟然在落地首都機場時連續死機了兩次。也許,這是它對於離開彩雲之南的無聲抗議,也許在王府井大街上“自殺”,也有一定程度出於它自己的意志。



昆明回京的航班,太陽開始被霧籠罩

不知為什麼,用了這麼多年iPhone,我一直沒有開尋找功能。我的女友是一個會把電腦、手機、airpods、新買的衣服都落在各種各樣地方的人,她在家經常用客廳的電腦尋找在被窩裡的手機,我很多時候不得不幫她一起找,有時也會嘲笑她。

在我看來,電子產品似乎是一個我帶出去就保證能帶回來的東西,我們之間有一個堪稱永恒的契約關系

——就像初中拿到我人生中第一部手機,滑蓋的三星J708的那天,我真的覺得我可以用它一輩子。而兩年後我在浴缸裡和同學發短信導致它#號鍵壞掉的那天,我也是真的感覺天塌了。





當時的J708手機,圖源網絡

身邊和我年紀相仿的人,可能對電子產品有更多微妙的羈絆。有個好朋友在過去幾年裡連續丟了三個B&O音箱(他喜歡帶到外面放歌),他每次都要買回顏色款式一模一樣的同一個,連音箱名字都沒變過。我說你這樣不是分不清誰是誰了嗎,他說不是的,這樣他會感覺他從來都沒有丟過音箱。

在補完手機卡回公司的地鐵裡,攥著用現金買的地鐵卡的我,看到所有人都在盯著他們的屏幕:

界面有抖音、王者榮耀、小說、開心消消樂、小紅書、金鏟鏟、微信聊天……當智能手機客觀上承載了當代人的海量時間時,無論說它是人的延伸也罷,器官也罷,朋友也罷,它都已經牢不可分地嵌入了我們的生命裡。

就像腦、腸、胃、肝、腎、肺那樣,外置器官的健康與否、存活與否,自然也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質量,這個時代的手機可能並不適合再以媒介理論分析,而更應當以身體哲學去看待。

一個在乎身體健康的人,應該像控酒控煙那樣控制自己的信息流,像用劃船機練肌肉群那樣鍛煉自己在手機上閱讀長內容的能力,像拒絕大腦被植入芯片那樣拒絕莫名其妙的推薦,像眼睛調節瞳孔焦距那樣,去真正搜索點看到點什麼東西。別戒手機了,手機從來都忠誠於我們,是我們在虐待自己的手機。

Anyway,這就是那台死去的iPhone 15教會我的事情,寫下這篇文章,正是我向它告別的方式。

我衷心希望,人類天堂和電子天堂會是同一個,到時候我會和我的電子產品全家桶們在那裡愉快地重逢,寒暄,共度一個美妙的居家來世。直到後面那團纏成亂麻的有線耳機和一本帶著泡面味兒的閱讀器幽幽地說:就是你小子把我們給忘了對吧。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3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