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雅下工程令世界驚歎,但它的意義仍被很多人低估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意味著,僅AI一個產業的新增需求,就將吃掉一個水電大省的全部產出。因此,將目光投向中國能源版圖上最後一塊、也是最富饒的處女地——西藏,便成為一種地理和戰略上的必然。


目前西藏水電資源開發率目前極低。相關數據顯示,西藏可開發的水電資源超過1.5億千瓦,而目前開發率還不到1/10,開發潛力巨大。這表明,西藏水電資源的開發潛力巨大,將成為滿足未來能源需求的重要支柱。

這一布局,完美地契合了中國的另一項國家戰略——“東數西算”。該戰略旨在利用西部地區豐富的能源和較低的土地、氣候成本,建設大型數據中心,通過高速網絡為東部地區的數字經濟提供算力支持。然而,“東數西算”的核心瓶頸,恰恰在於西部地區能否提供足夠規模的、清潔且穩定的電力。


作為西藏最大的水電開發項目,雅下工程計劃裝機容量達6000萬千瓦,年發電量3000億千瓦時。這一規模相當於三峽水電站的1.5倍,將為中國提供大量清潔、穩定的電力供應。

至此,一條宏大的國家戰略閉環得以形成:西藏無與倫比的水能資源,通過雅下工程轉化為澎湃的綠色電力;綠色電力通過特高壓“高速公路”,輸送到東部和南部,為國家AI戰略和數字經濟提供核心動力;而數據中心等產業的收益,又可以反哺西部的開發與建設。雅下工程,就如同一顆強大的心臓,將中國最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與最前沿的經濟增長點緊密連接在一起,構建起一個“算力”與“電力”協同發展的強大體系,其戰略意義早已超越了一個單純的發電項目。



宜昌的發展啟示


西藏自治區作為中國西部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2025年一季度,西藏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17.21億元,同比增長7.9%,增速雖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但經濟體量仍然較小。從產業結構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9.67億元,同比增長10.7%;第二產業增加值287.05億元,增長12.4%;第三產業增加值410.49億元,增長5.4%。這表明,西藏經濟結構仍以傳統產業為主,現代化產業體系尚未完全建立。

更值得關注的是,西藏經濟發展對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依賴度較高。2024年西藏獲得中央轉移支付占當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高達10.7,其中人均轉移支付金額65748元,為全國最高。這表明,在缺乏強大自我造血能力的情況下,西藏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外部支持。


這種高度依賴財政轉移的發展模式,在保障基本民生、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然而,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它也帶來了一個“發展陷阱”:經濟缺乏內生動力,產業結構單一,難以創造足夠的高質量就業崗位,從而限制了區域經濟向更高層次躍升的潛力。

雅下工程的出現,為西藏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來打破這一歷史格局。它不是簡單地帶來又一筆投資,而是要在青藏高原上,從無到有地植入一個強大的、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產業核心。

如何利用一個超級工程來帶動整個區域的產業轉型?湖北省宜昌市提供了最鮮活、最成功的范本。作為三峽工程的所在地,宜昌並沒有停留在“坐收大壩紅利”的層面,而是巧妙地將工程帶來的獨特優勢,轉化為城市產業結構全面升級的強大動能。

三峽工程建設之前,宜昌雖然擁有豐富的礦產和水能資源,但長期停留在“資源之都”的初級階段,未能將資源稟賦有效轉化為驅動經濟發展的“產業優勢”。三峽工程的建成,為宜昌帶來了歷史性的轉折點。宜昌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了“強產興城,能級跨越”的發展戰略,決心從“資源強市”向“產業強市”躍進。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