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全球科技產業 正在走進:華人時代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場突襲式並購被硅谷業內稱為“雷霆行動”。


Scott Wu是一名90後華人,他曾在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IOI)中三度奪金,得獎的時候,他只有15歲到17歲,被譽為“天才少年”。

2024年3月,Scott Wu創辦的Cognition推出“全球首個AI程序員Devin”,一夜成名。一年後,公司完成1.75億美元A輪融資,估值高達20億美元。


更精彩的博弈發生在大數據標注領域。

2025年6月中旬,Meta宣布以143億美元收購Scale AI 49%股權,而Scale AI的創始人則是年僅28歲的華人科學家汪滔。當Meta完成對Scale AI的收購後,身價已達20億美元的汪滔將離任Scale CEO,改任Meta首席AI官,領導構建面向“AI超級智能”的系統。

而在硅谷AI初創公司中,相比Scale而言,如今更被關注與好奇的,卻是其勁敵Surge AI。

Surge AI已創立5年,它始終未有融資,也很少對外公開溝通,據說其員工只有Scale的10分之一,但卻在2024年實現了10億美元的營收,而其創始人也是一位華人——Edwin Chen。

Edwin Chen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數學與語言學專業,曾任職於谷歌、Facebook和Twitter,專注於機器學習、人機交互與內容審核。他創辦Surge AI後,以“高質量人類數據平台”為核心,精准卡位大模型標注環節。

這些華人創業者在硅谷展現智慧的同時,中國本土的創業者,也正打破傳統秩序格局,在AI新時代更加成為規則的制定者而不是接受者。

中國開源模型DeepSeek以1/30成本逼平ChatGPT——硅谷巨頭內心也都明白,這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7月16日,英偉達CEO黃仁勳現身北京,罕見脫下標志性皮衣,身著唐裝,首次用中文發表演講。演講中,他形容中國的AI市場“充滿活力”,還提到全球有超過50%的AI研究人員在中國,是他們共同創造了中國AI的“奇跡”。


他表示,“中國的開發者、創業者正在推動AI的快速創新,現在有100萬名開發者投身這一領域,像DeepSeek、阿裡巴巴、MiniMax、百度,他們開發的產品都是世界級的,推動了全球人工智能的發展。”



他還宣布了一個消息,美國已於7月15日批准英偉達對華銷售H20芯片——但中國業內卻並不是一味地張開懷抱,而是更多人開始認為,中國應繼續以自主芯片推動AI進程。


包括美國財長也都承認,放行英偉達是因為中國自主芯片已經媲美甚至超越H20的性能。

這也是規則的改變。

更深層次改變則是,AI時代,更多的華人科學家正回國創業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著名人工智能領域學者朱松純返華,創建人工智能研究院;微軟亞洲研究院前首席科學家曾文軍,加盟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屢獲殊榮的人工智能專家齊國君在美國工作十幾年後,回國加入西湖大學,成立“MAPLE實驗室”。

此外,百川、MiniMax、月之暗面等AI新銳企業中,亦可見大批擁有海外背景的華人科研骨幹。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新興的“回流力量”,帶動中國AI在算法開源、模型創新和大規模訓練方面迅速升級。

在這場全球科技力量的角逐中,華人科學家、工程師與創業者不再只是被硅谷高薪“搶奪”的技術骨幹,而是新一代“掌舵者”,新規則制定者。AI,正讓全球科技產業,走進:

華人時代。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2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7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