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日本社會學者:為什麼路邊很少見到女性流浪者?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當女性面臨繼續或脫離露宿生活的抉擇之際,(周遭)親密關系就成了左右其個人意願的存在。由於女性露宿者們在這些關系中做出的選擇總是與他人相關,就導致她們總是反復進入機構又重返街頭,命運在周圍人的作用和時間的流逝中不斷變化。”丸山裡美認為,如今的公共領域對“個人的主體性”又或者“自立的人”有著某種迷思式的推崇,實際上這一特征之所以被越來越多地強調,可能正是因為在私人領域中排除了關懷與被關懷的關系。




2000年初,昔日的日本一處公園,流浪者的帳篷林立。(出版社供圖)


在丸山裡美看來,所謂的“主體性”也並非預先存在的特質,實際上恰恰是在這些女性流浪者反復搖擺的抉擇中,她感覺到了她們身上某種類似“意願”的東西。“在多項選擇間猶豫不決,半是偶然地作出決定,其後又長時間地在失敗和他者的關聯中繼續維持”,正是在這樣看似躊躇不前的過程中,主體性才會慢慢浮現。


丸山裡美在後來的一次對談中提到,時隔多年她依然對當年一位60多歲的女性流浪者英子印象深刻。英子在一個貧困的單親漁民家庭長大,目不識丁,曾經在長達十年的露宿生活中被欺負過,但她依然和丸山稱“露宿是自己經歷過的最好的生活”。當時的丸山並不明白她的意思。直到對她有更深入的了解後,丸山才意識到這個判斷意味著什麼。在成為流浪者前,英子一直羞於承認自己不識字,並極力隱藏這件事。但成為流浪者後,她在接受過的許多采訪中吐露了這一情況,因為這個身份她被理解,有了聽眾,結識了和她有相似感受的人,她體驗到了從未有過的被需要的感覺。

“英子的選擇也不是基於主體性的個人層面的‘抵抗’,而是在與他人的關系中不斷作出的暫時性的決定。”因為英子,丸山說她第一次明白了,“人生中還有比睡在榻榻米上更重要的事情。”


對女性流浪者的研究無形中通向了一個更廣闊的領域。我們對“主體性”的理解其實影響著對共同的社會未來的構想。丸山裡美在書中的結尾提到,現代以來的政治設定了這樣一個前提,即所有人都有著具備自由意願和選擇能力的人格;但實際情況是,這個前提本身也許並不預先成立,正是因為不存在這樣的人格,我們所構想的司法系統才應該輔助建立它。而這個過程,“只有在我們擁有能夠自由想象自己希望成為的模樣的空間時才能實現”。

從這個角度而言,這本書中涉及的問題就不只與流浪群體相關,更不只局限於性別領域,它實際上與所有已經、正在或未來有可能“從社會鋪好的安全網上掉落的人”都息息相關。丸山裡美明確談到,我們不應該逼迫這些人脫離此刻的處境(比如流浪)——哪怕是以保障的名義,而是“要努力創建一個領域,讓所有人即使露宿街頭,也能夠自由想象並摸索著實現理想中的自己,並且得到尊重”。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29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