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马云: 马云大撤退,阿里出售旗下资产,套现4亿走人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阿里甩掉实体零售包袱


与其负重前行,不如轻装上阵。这句话,可以称之为阿里最近的行动准则。

最近两年,我们也看到,阿里正通过大量减持旗下非核心资产,一步步为自己“减负”。


尤其在实体零售上,阿里的动作尤其频繁。近日,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阿里旗下杭州灏月拟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共计不超过130,641,979股(占总股本3%)。



红星美凯龙公告

据公告披露,此次减持计划的实施时间为2025年9月1日至2025年11月30日,其中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的股份不超过 43,547,326 股(占总股本1%);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股份不超过87,094,653 股(占总股本2%)。



红星美凯龙公告

公开信息显示,杭州灏月是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且与淘宝控股、新零售基金为一致行动人,三者合计持有红星美凯龙4.0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9.31%。

以红星美凯龙7月25日3.11元/股的收盘价测算,杭州灏月此次套现金额约为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这个时候,红星美凯龙发布公告,宣布股东阿里巴巴(成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之间股份转让完成。此次股份转让涉及的股份数量为42,527,339股A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98%。

当时,转让价格为每股2.39元,总金额达到1.02亿元人民币(专题)。转让完成后,阿里巴巴(成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不再持有红星美凯龙股份,持股比例归零。

而现在杭州灏月再度减持红星美凯龙,这意味着阿里正通过转让、减持股份等动作,不断弱化与红星美凯龙的关系。

阿里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背后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红星美凯龙盈利状况不佳,继续投入已无太大必要。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红星美凯龙预计亏损额将达15.9亿至19.2亿元。叠加2023年亏损的22.16亿以及2024年亏损的29.83亿,这家昔日的家居行业巨头,在两年半时间里累计亏损已超67亿元。

关于业绩亏损的原因,红星美凯龙称,家居建材行业正面临“供应波动与需求下滑的双重压力”。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直接对下游的家居行业造成冲击。

换句话说,房地产行业的崩盘,直接影响到与房地产市场深度绑定的家居建材行业,直接导致家居消费需求疲软。

在业绩表现不稳之际,红星美凯龙也遭遇了高层动荡。5月13日,其董事兼总经理、创始人车建兴已被云南省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7月18日,车建兴因个人原因辞去总经理职务,仍担任执行董事等职。同日,非执行董事李建宏宣布辞职,董事会迅速任命原执行董事、副总经理施姚峰为新任总经理。



红星美凯龙公告

高管动荡不止,不仅削弱了公司决策的连贯性,更严重挫伤了投资者信心,进一步助推了股价下跌。截至7月25日收盘,红星美凯龙股价报3.11元,较历史高点跌幅达86%,市值仅余约135 亿元。

这种情况下,阿里减持红星美凯龙,显然是为了及时止损,进一步规避风险。

某种程度上,红星美凯龙已成为阿里的包袱,其减持退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阿里扫清障碍,正在重回巅峰


回顾过去,阿里在实体零售领域的布局曾是商业布局的重要一环。

2014年,阿里斥资53亿港元入股银泰并成为第二大股东;三年后,阿里宣布私有化银泰商业,私有化后阿里成为银泰商业的控股股东。



图源:制图网

2020年10月,阿里巴巴又斥资279.57亿港元进一步增持高鑫零售,直接和间接持有其72%的股权,高鑫零售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并表子公司。

后来,高鑫零售旗下大润发和欧尚超市门店不仅接入了饿了么、淘鲜达等平台,还与天猫超市共享库存,业务覆盖供应链、配送、技术、会员体系等多个层面。

2019年,红星美凯龙披露,红星控股2019年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第一期)发行工作已经完成,该期债券实际发行规模为43.59亿元,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全额认购了本期债券。

可以看到,阿里投入大额资金布局实体零售,从囊括欧尚、大润发等大型商超的高鑫零售,到高端商业综合体银泰百货,以及家居建材行业的“领头羊”红星美凯龙,都曾被阿里寄予厚望。



然而,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资产都成了阿里的负担。


在阿里财报中,银泰百货、高鑫零售所属的“所有其他”业务板块,近年业绩表现平平。

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阿里“所有其他”业务板块经调整EBITA亏损28.45 亿元。2024 财年,该板块营收1923.31 亿元,同比下降 2%,经调整EBITA亏损91.6亿元。

结合前文提及的红星美凯龙业绩表现来看,这些线下零售资产都出现了投入与产出失衡的状况。

与此同时,马云为阿里指明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也表示“无论过去的商业模式有多成功,都必须翻篇归零,唤醒重新创业的心态”。

阿里已经步入重新创业的变革期。

这一阶段,阿里为了更聚焦电商与“AI+云”主业,只好大量抛售实体零售资产,进一步节省成本、回笼资金。

于是我们看到,去年年底,阿里巴巴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同意将自身所持有的全部银泰股权,以大约7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由雅戈尔集团以及银泰管理团队成员构成的买方财团(该交易涉及的银泰股权占比约为99%)。

今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子公司及New Retail与德弘资本达成交易,以最高123亿元人民币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全部股权,合计占高鑫零售已发行股份的78.7%。



阿里巴巴公告

还有,阿里再度减持红星美凯龙,从中套现回血。

在2024年2月阿里财报会上,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曾表示,“我们资产负债表上依然有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这些也不是我们核心聚焦的。如果能够完成退出的话,也是非常合理的”。

从这个角度看,阿里的撤退并非否定实体零售的价值,而是对自身能力边界的重新认知。这种战略收缩,与其说是无奈之举,倒不如说是变革期的主动选择。

阿里抛售实体零售只是其中一步,接下来,如何向“大公司病”开刀,并保持创新创业的活力,才是阿里需要持续破解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阿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大公司病”的症状,如决策流程冗长、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创新动力不足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阿里的运营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

而剥离非核心业务,可以让阿里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激发内部创新活力,以更加灵活的姿态应对市场变化。

这种瘦身不仅降低了投入成本,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业务之间的隔离墙,消除了部门协同的隐性阻碍,让资源得以在核心业务间高效流动,为阿里集中精力布局主业扫清了障碍。

当下正积极“做减法”的阿里,正在一步步穿越市场周期,等待着彻底重回巅峰那一天。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61 Seconds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