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学者《柳叶刀》刊文:全球六成肝癌病例可预防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英国当地时间7月28日,即世界肝炎日,全球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发布了中国学者领衔制订的《全球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动计划》(The Lancet Commission on addressing the glob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urden)。




《柳叶刀》(The Lancet)发布中国学者领衔制订的《全球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动计划》。网站截图


这是《柳叶刀》成立200多年来,针对全球性重大疾病挑战,首次由中国专家学者牵头,携手日本韩国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51位着名专家共同制订的重大报告。该报告历时多年研讨,全文长达2.3万字。

报告指出,全球60%的肝癌病例可预防,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摄入以及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等。报告呼吁公众、医学界及政界对肝癌予以关注,并重点关注糖尿病及肥胖等高危人群。

报告预测,至2050年,由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的严重形式)引发的肝癌病例占比增幅可达35%,若不采取紧急行动,预计未来25年全球新发肝癌病例数将翻倍。

肝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目前全球每年新发肝癌病例87万,死亡病例76万,其中约43%发生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若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预计到2050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将分别达到152万和137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周俭教授、樊嘉院士和日本近畿大学的Masatoshi Kudo教授为该重大报告专家委员会的联席主席,香港中文大学的陈林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孙惠川教授和徐泱主任医师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的曾红梅教授是该重大报告的共同第一作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部分研究团队成员介绍研究成果。中山医院 图

全球肝癌病因结构显着转变

肝癌已成为全球死亡与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位列第六大常见癌症,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中国的肝癌病例数占全球肝癌病例总数的四成以上,这主要与中国国内较高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密切相关。

周俭教授表示,肝癌已成为全球日益严峻的健康威胁。肝癌是治疗难度最高的癌症之一,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水平仅在5%至30%左右。若不采取紧急干预措施扭转这一趋势,未来25年内的肝癌病例数和死亡人数或将翻倍。

此次《柳叶刀》报告揭示的一项关键发现,是全球肝癌病因结构的显着转变。传统上,人们将肝癌与乙型、丙型肝炎或长期酗酒直接联系。但如今,代谢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和代谢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正在迅速崛起,而肥胖和糖尿病加速了MASLD发展为MASH。



数据显示,MASH相关肝癌病例占比将从2022年的8%增至2050年的11%,增幅高达35%,发达国家尤甚。与此同时,酒精相关肝癌比例也从19%升至21%。在美国,MASH和酒精相关肝癌已超越病毒性肝炎,成为主要风险源。

由于肥胖率持续升高,预计未来十年间MASLD相关肝癌发病率将显着上升,尤其是在美国欧洲以及亚洲地区。美国MASLD患病率与肥胖流行同步持续攀升:至2040年,美国55%以上的成年人口或罹患MASLD。


相比之下,全球乙肝和丙肝相关肝癌比例从39%和29%,分别下降至37%和26%。报告作者之一、美国贝勒医学院El-Serag教授警示:“高糖饮食、肥胖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重塑肝癌地图。”

全球60%肝癌病例可预防

《柳叶刀》上述报告显示,通过降低病毒性肝炎感染、减少酒精摄入以及防控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可预防全球60%以上的肝癌病例。

既往研究显示,全球新发肝癌病例数预计将从2022年的约87万例增长至2050年的约152万例,近乎翻倍。这一增长主要归因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其中非洲地区增幅最大。同期,肝癌死亡人数预计将从2022年的76万例上升至2050年的137万例。

报告认为,全球至少60%的肝癌通过控制可干预的风险因素可加以预防,比如,扩大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制定针对肥胖与酒精摄入的公共卫生政策等。

根据专家委员会推算,全球每年的年龄标化发病率至少需降低2%,到2050年才能逆转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上升的趋势。若能达成这一目标,全球至少可避免880万例肝癌新发病例及770万例肝癌相关死亡。


尽管肩负着全球43%的肝癌疾病负担,中国在防治领域已取得成效。

报告显示,在源头防控方面,自2002年中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后,全国新生儿接种率超过95%,使15岁以下儿童乙肝感染率由原先的10%下降至1%以下。

在区域实践层面,江苏启东是一个典型案例。20世纪70年代,启东出现肝癌高发的现象。此后数十年间,启东通过综合防治策略——包括普及乙肝疫苗接种、调整主食结构(以水稻替代玉米减少黄曲霉毒素暴露)、自来水普及,以及对高危人群开展B超和甲胎蛋白筛查,将当地肝癌五年生存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2.5%提高至目前的30.8%。

在肝癌诊疗领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积累了丰富经验,依托多学科团队的协作、新技术的应用和积极科学的术后随访计划,其肝癌病人术后的5年生存率高达71%。周俭教授表示:“肝癌完全可以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被作为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病来管理。”

降低全球肝癌负担的策略建议

报告提出了多项降低全球肝癌负担的策略建议。

报告制定了三级防控体系:在预防前线,要求各国强制乙肝疫苗接种和治疗丙肝,推行“糖税”、提高酒类产品价格及健康警示标签。例如针对酒精饮品实施最低单位定价,进行健康警示标识。

在筛查层面,将肝纤维化筛查纳入糖尿病与肥胖人群常规体检;推广无创检测手段,降低筛查门槛和成本。各国政府应推行18岁以上成年人乙肝病毒全民筛查,同时基于成本效益在高风险地区开展丙肝病毒重点筛查。

在治疗端,则强调诊疗公平性,缩小国家与地区间药物可及性差距,将姑息治疗纳入肝癌管理全程,提升病人生活质量。

报告认为,目前肝癌筛查与诊断还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肝癌的筛查主要靠甲胎蛋白、B超等手段,取得了显着的筛查成效。但是,这种方式对部分早期肝癌的敏感性还存在不足,对肥胖人群、MASLD人群,检出率偏低。报告提出改进检测技术,包括应用CT、磁共振等加强检测的敏感性,并运用肝癌的新的标志物的组合开展早筛早诊。

报告呼吁,全球的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动计划需要各国的卫生政策制定者、卫生健康从业者、国际专业学会/协会组织、研究人员和健康科普宣教团体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降低全球肝癌负担、提高肝癌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已经有 4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 4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2 游客 [辛.昔.四.篇] 2025-07-29 16:31
    评论 1 写道:
    没有多少价值!

    什么是“价值”?难道整天看这男的“戴假发”,那女的“胸假体”,还有谁的“屁股注入硅胶”,才叫“价值”?“6成肝癌可预防”,是对人类最大的价值。
    评论1 游客 [子.曰.宇.弟] 2025-07-29 10:53
    没有多少价值!
    上一页1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85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3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