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核專家當眾吞放射性物質爆紅 23年後82歲高齡過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核化學家溫莎當眾吞下放射性物質“鈾”。(圖/YouTube)

美國核化學家溫莎(Galen Winsor),為了打破外界對於核能危險的迷思,曾在公開場合當眾吞下放射性物質“鈾”,舉動震驚眾人。這起事件發生於1985年,但令人驚訝的是,溫莎並未因此立即病倒,甚至之後又活了23年,直到2008年以82歲高齡辭世。


根據《unilad》報導,溫莎自1950年代便投身核能領域,曾在華盛頓州(Washington)漢福德(Hanford)核電廠負責鈽的萃取與核燃料儲存管理工作。後來他投入公共倡議,巡回美國各地演講,並加入保守派的約翰伯奇協會(John Birch Society),主張反對政府對核能產業的過度監管。他甚至曾在演講現場示范吞食據稱含有放射性的氧化鈾,當場讓觀眾錯愕,還在一段視頻中開玩笑說,自己因此成了“高階核廢料”。


這段視頻後來在YouTube與Twitter等社群平台瘋傳,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有人贊他是“傳奇人物”,也有人認為此舉證明微量鈾未必如想像中危險。但也有專家提醒民眾應保持理性。《How Stuff Works》指出,攝取25毫克鈾就足以對腎臓造成嚴重損害,攝入50毫克甚至可能致命。


醫學與毒理學研究發現,鈾的風險不僅來自放射性,更主要源於其化學毒性。吸入或攝取鈾化合物最常損害的器官是腎臓。研究指出,可溶於水的鈾會更快速、劇烈地影響腎功能,而難溶形式則可能對呼吸系統造成危害。動物實驗亦顯示,鈾可能導致行為改變、大腦化學異常與生育能力下降,但部分結果尚未獲得一致共識。

至於溫莎的實際死因,外界至今無從得知,他的訃聞中並未說明是否與吞食鈾有關。有科學家認為,他可能只攝取了極微量的物質,而且體內吸收情況有限。但無論劑量多寡,醫界皆強烈警告:一般人絕對不應模仿此類行為,應避免接觸任何放射性或高毒性物質。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