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許倬雲生命裡最後的19年,靠著什麼撐下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930年9月2日-2025年8月4日

“如果明年不幸無法見到各位,希望年輕的朋友們願意做傻瓜,承擔痛苦,抗拒財富與權力誘惑。”2006年,在著名的《歷史上的知識分子及未來世界的知識分子》演講中,許倬雲先生這樣說到。


19年後,95歲的許倬雲先生駕鶴西去。

這19年間,許倬雲先生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表達更為活躍,仿佛有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他在抖音、小紅書上開了賬號、兩次接受《十三邀》訪談、在抖音直播上對話俞敏洪……

作為當代華語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家之一,還出了《歷史大脈絡》《許倬雲問學記》《許倬雲觀世變》《大國霸業的興廢》《經緯華夏》《中國文化的精神》等十多本新著,絕大多數是寫給普通讀者。

而這一切,是在“天天肌肉疼痛,藉藥物止痛。人生至此,無可奈何”中完成。

是什麼在支撐著許倬雲先生?

學者章我在《許倬雲——家國情深,星斗其文》中概括為:家國情懷,大問題意識,以及濟世的使命感。這些常被年輕一代指為“大而無當”“空洞無物”,為何賦予許倬雲驚人能量?


01.

苦難澆灌出家國情懷

許倬雲先生童年遭兩厄。


一是出生即患罕見的肌肉萎縮症,孿生弟弟許翼雲卻健全,“我一輩子不能動,不能和人家一起玩,所以永遠做一個旁觀者”,常常只能“被擺在某個地方”,直到7歲才能坐上椅子。

二是7歲時遭日軍發動全面侵華,家人用筐挑著許倬雲四處遷徙,一路目睹流亡和生死。有一次,挑夫突倒地而亡,前面的隊伍又走出很遠,那個深夜,年幼的許倬雲只能獨坐在翻倒的滑竿和死去的挑夫旁,等待家人……

重慶吳家營廣場上,許倬雲看到大批傷兵,手術沒麻藥,痛苦得大聲喊叫,絕大部分傷者死去,幸存的只是極少數。在湖北沙市,許倬雲看到一排年輕的川軍走過,去參加台兒莊戰役。母親在路邊燒水給他們喝,她對許倬雲說:“這些兵,恐怕都不能再回來了。”許倬雲成年後查閱了歷史資料,該師全體陣亡,一個人也沒回來。



圖據《許倬雲先生一生回顧》圖源《許倬雲先生一生回顧》

“看見人家流離失所,看見死亡,看見戰火,知道什麼叫饑餓,什麼叫恐懼,這是無法替代的經驗。”那些正在苦難中掙扎的人們,承受災難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為你是中國人。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7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