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人形機器人來了,酒店又有一批人要下崗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當機器人不再是笨重的圓柱形“掃地鐵盒”,而是能微笑、對話、甚至整理床單的“人形同事”,酒店服務標准是否會被徹底改寫?


擎朗智能近日發布人形具身服務機器人XMAN-F1,業務覆蓋客房整理等崗位標准化操作,重新定義了酒店服務機器人的技術邊界與應用場景。

從早期簡單的送物機器人到如今能完成復雜任務的人形機器人,酒店業的“機器人員工”正在經歷一場進化。


酒店機器人進入3.0時代

傳統的酒店服務機器人,本質上是個“會動的箱子”,行動局限且功能單一。

它們只能送拖鞋、外賣、毛巾,路線固定,互動時基本靠掃碼或按鍵,且機器味十足。經常能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消費者對酒店機器人的吐槽,例如:躲避障礙能力弱、聲音吵……





圖源:小紅書

實際上,目前酒店運用最多的是1.0時代的機器人,只能通過代碼執行特定指令。對酒店場景來說,業內習慣把機器人的迭代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1.0時代,是預設程序驅動的基礎服務。例如餐品配送、房間送物服務;

2.0時代,是智能融合提升的自助服務。機器人進入多機協作模式,例如可深度對接酒店PMS等系統,用AI技術識別客戶訂單,自動接收執行送物任務、引導顧客入座、自適應清潔大堂地面;

3.0時代,進入具身智能服務模式。3.0 時代的具身服務機器人,將擁有更高的智能化、靈活性和自主性,實現全場景服務閉環。

那3.0時代的人形機器人和1.0、2.0時代機器人有哪些區別?並非只簡單多了個腦袋,它從單一功能的設備進化為了具備環境感知與決策能力的“服務伙伴”。

以擎朗智能新發布的雙足人形具身服務機器人XMAN-F1 機器人為例,它可與擎朗清潔機器人S100、C30 協同,完成酒店內的行李配送和房間清理任務。

從功能上講,這是機器人在酒店場景應用的一個巨大進步。

據IDC 預測,到 2030 年全球具身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近939億美元,將實現 86.2%的高速復合增長。





今年7月,擎朗智能又發布基於“為服務而生”的XMAN-F1雙足人形機器人,目標直指星級酒店、科技主題酒店。人形機器人的發展進化如此迅速,這意味著什麼?

《酒管財經》認為,這預示著人形機器人不再只是舞台上拿著手絹跳舞的噱頭,而是正式加入商業生態,准備走向真實應用場景。

而酒店,大概率會成為它們落地的首要選擇。

人形機器人將取代哪些酒店崗位?

自機器人被用於酒店場景,承擔部分服務性工作後,一直就有“機器人能否替代人工”的爭議。簡單來說,這些爭議可分為兩個派系:

樂觀派認為,機器人能解決酒店業“用工荒”,可實現高效,穩定;

悲觀派認為,機器人會帶來失業潮,且科技發展速度會超出人類控制。

《酒管財經》則認為,機器人替代人類或有可能實現,但僅部分崗位被替代,且短期內不會普及。

那問題來了:具身服務的人形機器人,具體能替代酒店的哪些崗位?今年7月份,擎朗智能在WAIC進行了具身服務機器人應用場景的實戰演示,大致分為以下四類:

酒館餐吧內,人形機器人可以根據客戶訂單調制酒,能自主識別酒類標簽、控制倒酒速度;



圖源:擎朗智能(下同)

醫療站,人形機器人可以與物流機器人協作,前者負責送無菌器械包到病房,後者送標本盒回檢驗科;




人形機器人還能自主完成PPT講解,且根據內容調整語音語調,實時解答觀眾提問;

酒店客房內,人形機器人與清潔機器人協作,前者負責擦桌面、鏡子、馬桶等工作,後者負責地面清潔。

總結下來,在未來的酒店服務場景中,人形機器人既可以充當前台迎賓、服務員、巡邏安保等,也能完成客房清掃、垃圾分類回收、遠距離運輸等後勤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展示,人形機器人先進的“崗位流程拆解-動作庫匹配-結果評估閉環”服務模式還打破了以往“機器人服務僵硬”的觀點,向業界傳遞出了人形機器人已真正融入商業生態,下半場將落地服務場景的信號。

然而《酒管財經》真正梳理後發現,雖然具身服務人形機器人自主識別感知能力已大幅提升,但目前全球能真正投入酒店客房清潔的人形機器人極少。

以整理房間為例,人形機器人“Figure 01”能折疊毛巾、擺放枕頭,但是其工作速度比人類慢了3倍。



2015年成立的日本海茵娜酒店(Henn na Hotel),曾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上第一家員工配備機器人的酒店,工作人員90%以上基本都是機器人。當時曾用人形機器人整理房間,但30分鍾鋪一張床,最終因效率低下被撤下。

話又說回來,為什麼人形機器人已然實現跨場景協同,仍攻克不下酒店客房清潔等崗位?

精細動作門檻高:套被罩、擦鏡子需要柔性抓取和力度控制,目前機器人失誤率仍較高。

成本高:一台能整理房間的人形機器人購買費用,差不多相當於一名員工5年的工資。


此前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酒店用機器人更多的是考慮到數字化轉型方面,酒店方面並不會因為機器人或其他無接觸式服務而大量裁減員工,反而是將員工進行重新培訓,調整到其他崗位上。

比如酒店不需要太多的客房送貨人員,這些人員可以成為服務管家,這是一個服務升級的表現,而人工依然有存在的必要。

短期內,人形機器人並不會完全取代酒店的清潔工以及技術人員崗位, 人形機器人更多扮演的是“輔助角色”,而非砸人類飯碗的“機器牛馬”。

酒店當下是否需要人形機器人

回歸本質,酒店大規模購買引入機器人的目的,是為了降本增效,控制人力成本的同時保持服務質量。例如華住集團引入智能前台機器人,縮減了人工成本還能達到30秒極速入住。

而用戶選擇酒店的基本邏輯是用花費金額高低去衡量酒店服務的價值,例如選擇高奢酒店的用戶往往是為了體驗到優質且便利的服務。

但與之相悖的一個現實現象是,用戶花較少的錢入住經濟型酒店或中高端酒店時,往往能享受到機器人送到房間門口的便捷;花昂貴的錢入住高奢酒店時時,卻得自己親自去大廳或前台取外賣。





圖源:小紅書

酒店引入機器人時,需要兼顧自身定位與利潤收益。首先,酒店定位與服務標准密切相關,高端酒店賣的就是人性化服務。比如記住客人偏好、處理突發需求等。

用戶高消費入住高端酒店時,自然會對酒店服務抱以更高的期待值。但機器人目前顯然無法應對“我孩子吐在地毯上了”這種問題,基於定位,高端酒店仍需要大量真人員工去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機器人只能作為輔助。

《酒管財經》認為,對高端酒店來說,機器人最好的方式不是站在台前,而是退居幕後,填補艱苦、惡劣條件下的人力空白。比如:

在夜班、重復性勞動中釋放人力。例如給酒店每個房間補充洗漱用品、拖地掃地等;

倒逼酒店去優化服務流程。例如用機器人巡檢去減少員工偷懶、磨洋工等現象。



其次,經濟型酒店在引入機器人時需要考慮更多的是購買成本以及後續維護費用。

具身服務人形機器人尚在探索期,價格昂貴,幾年能回本?需要與員工進行配合才能完成任務,磨合期多長時間?後續維修是否可以遠程指導等,都需要仔細斟酌。

最後,雖然人形機器人進場,不會重塑服務標准,但會重新定義分工。而人形機器人對酒店來說,也不是“用”或者“不用”兩個對立面,還有折中的選擇性使用策略,酒店可以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進行研判。

未來的酒店服務標准,也不會是機器人和人類站在對面的PK,而是機器人做標准化,人類做個性化,各司其職。

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不僅是技術的勝利,更是對“服務即關懷”這一理念的重新詮釋。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