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已經消失兩個月的玲花 大家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但沉默的代價同樣顯而易見。隨著時間推移,公眾的耐心在逐漸耗盡,"為什麼不出來說句話" 的質疑聲越來越多。玲花的個人工作室不得不關閉了部分社交平台的評論區,這種被動防御的姿態,反而讓外界的猜測愈演愈烈。有媒體統計,在玲花微博的最後一條動態下,超過 80% 的評論都在追問她對爭議的看法,其中不乏 "失望"" 粉轉黑 " 的聲音。


四、粉絲結構之困:國民度不等於凝聚力

鳳凰傳奇的困境,很大程度上與他們的粉絲結構有關。


不同於偶像團體的 "死忠粉",鳳凰傳奇的受眾更像是 "全民路人粉"。上至六七十歲的老人,下至十幾歲的學生,都能哼幾句他們的歌,但很少有人會像追星那樣關注兩人的私生活或動態。這種 "泛粉絲群體" 帶來了極高的國民度,卻缺乏核心凝聚力 —— 大家愛的是《最炫民族風》的旋律,是《荷塘月色》的意境,而非玲花或曾毅本人。

這種特性在順境時是優勢:歌曲傳播范圍廣,商業價值穩定,幾乎沒有 "塌房" 風險。數據顯示,鳳凰傳奇的歌曲在全國廣場舞市場的占有率超過 60%,在 KTV 點歌榜連續十年位居前列。他們的演唱會受眾年齡跨度極大,從兒童到老人都有,這種 "全年齡段覆蓋" 是其他藝人難以企及的。

但在逆境中,劣勢就暴露無遺 —— 當組合遭遇爭議,很少有人會主動站出來維護,更多人選擇的是 "敬而遠之"。在微博的爭議話題下,很少看到鳳凰傳奇的粉絲進行有組織的澄清或控評,與其他明星粉絲的 "戰斗力" 形成鮮明對比。某娛樂評論人分析:"鳳凰傳奇的粉絲群體更像是 ' 消費者 ' 而非 ' 追隨者 ',他們對作品有感情,但對藝人本人的忠誠度有限。"

廣場舞大媽不會為了鳳凰傳奇去微博 "控評",KTV 愛好者也不會專門發帖澄清,大家只會在下次跳舞或點歌時,默默換成另一首沒那麼多 "故事" 的歌。正如一位網友所說:"我喜歡的是歌,又不是人,換一首照樣跳。" 這種心態導致鳳凰傳奇在爭議中缺乏有效的 "輿論防火牆",負面評價得以快速擴散。

更現實的是,娛樂圈的替代性太強。鳳凰傳奇的歌曲風格雖然獨特,但並非不可替代。近年來,一批類似的 "廣場舞曲風" 組合正在崛起,他們的旋律同樣朗朗上口,歌詞同樣通俗易懂,很容易填補鳳凰傳奇留下的市場空白。例如,"玖月奇跡" 組合近年來在廣場舞市場的份額不斷提升,其歌曲《中國范兒》《最美的中國》與鳳凰傳奇的風格極為相似。


有演出商透露,原本邀請鳳凰傳奇的幾個商業活動,已經在接觸其他風格相似的團體,"觀眾要的是那個氛圍,換個人唱,效果未必差多少。" 某商場的周年慶活動原本敲定鳳凰傳奇作為壓軸嘉賓,在風波後迅速換成了另一個民族風組合,活動負責人表示:"現場反響很好,觀眾並沒有特別在意是誰在唱,只要歌曲熟悉就行。"

五、樂壇生態之變:從 "作品為王" 到 "人格背書"


鳳凰傳奇的遭遇,也折射出近年來華語樂壇生態的深層變化 —— 公眾對藝人的要求,早已從 "作品好" 升級為 "人要好"。

十年前,觀眾更關注 "歌好不好聽",對藝人的私人生活和品行要求相對寬松。鳳凰傳奇正是在那個時代崛起的,他們的成功得益於對 "廣場舞曲" 市場的精准把握,以及作品本身的傳播力。那時的輿論環境,即使藝人有小爭議,只要作品夠硬,就不難獲得原諒。2010 年代初期,多位樂壇明星曾陷入負面新聞,但都憑借後續的爆款作品成功挽回口碑。

但現在,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和公眾權利意識的提升,"藝人品行" 與 "作品價值" 的綁定越來越深。公眾不僅要求藝人提供優質作品,更要求他們成為 "正面榜樣"。這種要求或許嚴苛,但已成為行業共識 —— 一個人的品行出現問題,他的作品再好,也可能被打上 "德不配位" 的標簽。

這種變化的背後,是信息傳播方式的革新。社交媒體讓藝人的一言一行都暴露在公眾視野中,任何細節都可能被放大解讀。同時,公眾的監督意識也在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藝人的社會責任和道德水准。某社會學教授分析:"在娛樂產業高度發達的今天,藝人已經成為一種 ' 社會符號 ',他們的行為會對粉絲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公眾對他們的道德要求自然會更高。"

這種變化對鳳凰傳奇這樣的 "國民組合" 尤為不利。他們的受眾群體廣泛,其中不乏價值觀正在形成的青少年和注重 "榜樣作用" 的家長。一旦出現品行爭議,很容易引發 "是否適合全民追捧" 的討論。有學校甚至發文,建議課間操暫時停用鳳凰傳奇的歌曲,理由是 "爭議人物的作品可能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雖然這一做法引發了爭議,但也反映出社會對藝人品行的高度關注。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