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二戰結束80周年 中日對立越演越烈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2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周年。歐洲在5月初為此舉行了多項隆重的紀念活動,亞洲地區的紀念活動則在8月才陸續啟動。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在8月6日和9日悼念80年前在原子彈轟炸下殞命的亡靈。中國則將在9月3日在北京舉行大型紀念閱兵活動,並邀請多國領導人出席。如果說歐洲大陸的紀念活動更是痛定思痛中的和解與當前俄烏戰爭喚醒的集體安全危機意識的話,亞洲的二戰結束紀念活動卻多年伴隨著諸多的雜音。日本國內長期存在的否認或淡化戰爭罪行的言說,伴隨著中國和一些其它亞洲國家對日軍侵略或殖民戰爭中的種種野蠻暴行的血淚控訴。這些不同言說也不斷受各種政治原因影響而被放大變形,在一定程度上,令戰爭留下的仇恨難以化解,令對戰爭之所以發生、對戰爭暴行形成機制的梳理與研究難以促成共同的戰爭記憶和避免戰爭的共同努力。而新的地區緊張關系正不斷升級,新的安全形勢構成日本朝野不得不重新思考應對的挑戰。本次《印太縱覽》專題節目邀請法國裡昂高等師范學院歷史學者兼東亞研究所副所長Arnaud Nanta教授同我們談談相關話題。


圍繞南京大屠殺的爭議:政治與史學研究的博弈

Arnaud Nanta教授也是日本歷史學者笠原 十九司《南京大屠殺》一書法文版的翻譯者。這是這本著作首次被翻譯成西方文字。


南京大屠殺是二戰歷史中一個極為慘痛的重要事件。笠原 十九司這部書著早在1997年,也就是《南京大屠殺》60周年之際就已經發表。在此書出版近30年後出版法文版意義何在?Arnaud Nanta 教授在采訪中簡要介紹戰後80年來關於這場屠殺的研究的發展指出,關於二戰中亞洲戰場的研究主要來自中日兩國。日本學界關於南京大屠殺的研究在60年代就已經開始,而且日漸深入。來自中國的相關研究80年代初才真正起步。在此期間,台灣中華民國的史料也陸續解封,進一步豐富了相關研究的視角與深度。Arnaud Nanta教授指出,笠原 十九司著作的《南京大屠殺》因為廣泛挖掘了這些豐富的不同來源的資料,而在對這段歷史的研究中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堪稱這項研究的頂峰之作。

法廣:既然有如此多的歷史資料,有如此多的相關研究,如何解釋日本國內圍繞南京大屠殺的爭議始終無法塵埃落定,時至今日仍然困擾日本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Arnaud Nanta : “我認為,這些爭議的本質並不是學術爭議,而是政治爭議。日本歷史學者的研究成果,也許不同作者之間會有不同觀點,但都承認確有南京大屠殺。爭議之所以持續,一方面來自一些否定歷史的極右翼團體,另一方面來自從1955年起就幾乎一直把握政權的自民黨。自民黨只在1993-1995年間和2010年-2011年間兩次短期失去政權。比如,80年代中期,當時進駐南京的日軍將領松井石根的“戰時日記“ 發表曾引發爭議,因為日記中部分內容被修改了,為的就是掩飾南京大屠殺過程中的大量資訊。由此可以看出,在日本,否認南京大屠殺的人不是不知道確實有南京大屠殺,他們不是因為不了解真相而否認,而是有意識地、故意地要掩蓋罪行,讓罪行繼續。”




2025年8月6日,倫敦皮卡迪利廣場展示藝術家Es Devlin 和 Machiko Weston 為紀念日本廣島和長崎原子彈轟炸80周年制作的數字藝術作品:我曾看到世界末日。 AP - Kin Cheung


軍隊不同編制間的明爭暗斗是暴行肆虐的重要因素

法廣:笠原 十九司在《南京大屠殺》這本書著中特別梳理了各種不同因素如何相互作用、相互推動,最終導致大屠殺發生的機制。在戰爭結束數十年之後,梳理大屠殺得以發生的機制有何意義?當今世界可以從中汲取哪些教訓,獲得哪些啟示?

Arnaud Nanta :“的確,這本書揭示了歷史長河中一些亙古不變的問題。我在2023年完成了這本書的翻譯,2024年這本書的法文版發表。而自2022年2月起,俄烏戰爭爆發。2023年底,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也重新陷入戰爭。在這兩場戰爭中,我們都能看到很多的戰爭暴行指向的是平民百姓。在這個兩個戰場上,我們都看到本該是紀律嚴明的軍隊卻絲毫不遵守軍事准則,不遵守國際法規,比如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被占領土地上對平民百姓的殺戮。因此,這本近三十年前出版的著作仍然有其現實意義。但我不認為世人從中汲取了很多教訓。”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