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天津爆炸: 十年前的天津港爆炸案親歷者:成為幸存者的十年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張夢凡去訾青海家“探親”,陪兩個孩子玩


郭獻珍告訴張夢凡,養育孩子的過程比想象中艱難得多。她和丈夫訾付長年紀都大了,平時只能找朋友幫忙。老兩口的時間表也全圍著孩子轉:做早飯,送上學,輔導作業,一人負責一個。老師要求孩子們在學校說普通話,也鼓勵家長在家說普通話。郭獻珍就跟著短視頻學發音。

為了陪孩子更久一點,夫妻倆每天堅持鍛煉。訾付長定期會將頭發染黑,郭獻珍則格外注意拾掇自己。碰到有人問她是不是孩子奶奶時,她就當沒聽到。要是問起,為什麼這麼大年紀還要孩子,她就只說,“俺結婚晚”。


這七年,他們幾乎將全部注意力都傾注在兩個孩子身上,一天都沒有和孩子分開過。孩子們不知道有個哥哥,郭獻珍計劃著,等孩子長大幾歲,再告訴他們。他們把訾青海的烈士證,和他兒時常看的幾本書,裝在他在部隊用的綠色布包中,收在家裡最高的櫃子裡。

大家坐在一起,難免提起訾青海。郭獻珍感性,總忍不住掉眼淚;訾付長則把頭別過去,長久地沉默,眼裡滿是血絲。但這種沉默又總會被孩子們的歡笑聲和打鬧聲迅速打破。

曾經的傷口正在長出新的血肉。郭獻珍告訴我們,也不斷提醒自己,“孩子已經不在了,但活著的人還得要活,是不是?”

最近幾年,郭獻珍夫婦和張夢凡都發現,對方笑容越來越多了。張夢凡其實不喜歡小孩,過年回老家都盡量躲著家族裡的小輩,但每次到了訾青海家,總是不自覺地笑起來——咧著嘴的那種,然後坐在地上陪孩子們玩整整一個下午。

對抗遺忘

張夢凡似乎好了起來。

爆炸發生後的頭兩年,他接受媒體采訪時,被問到對未來最大的期待,總說“希望家屬們能生活下去”。他說當時滿腦子只想著戰友和家屬們,完全沒考慮過自己。眼看戰友家屬們都在走出陰霾,他也嘗試著重建自己的生活。


他在網上找過心理醫生。給醫生打電話時,他不是傾訴痛苦,而是直接問有什麼方法可以遏制自己想要輕生的念頭。醫生給了一些建議——吃藥和去廣闊的地方,張夢凡吃了一兩個月的藥就不想再吃,之後他選擇了去全國各地旅行

在麗江古城,客棧院子裡有個天井,他就躺在天井下的躺椅上,看天上的雲。什麼也不想,一躺就是一下午。放空的感覺讓他舒服,他為此又續住了一天,繼續發呆。就這麼在各種安靜又開闊的環境裡走走停停了差不多一年,張夢凡沒那麼想死了。

網上的言論對他來說也沒那麼重要了,他說自己更在乎留下來的人——戰友的家屬們。跟家屬們接觸的這些年,他意識到幸存也是一種幸運,這種幸運意味著他要承擔更多責任。


2024年,他戀愛了,有了從未期待過的“自己的生活”。女朋友是個在武漢工作的山東姑娘。今年7月,在新鄉一見面,他就告訴訾青海的父母,說自己談對象了,下次會帶著女朋友來看他們,還說打算明年結婚。

但另一方面,他又不願意遺忘。



十年後,張夢凡過上了“自己的生活”

“遺忘可能是中國的國情,只要熱度過去,大眾很快便會遺忘”。他發現,爆炸剛發生時每天上百人活躍的QQ群,第二年就沒什麼人說話了,幾乎成了“死群”;2019年,有網友在他的微博下留言,驚訝於4年前竟然發生過這麼大的事故;日常生活裡,偶爾提到那場爆炸,他意識到,很多人並不知道。

為了對抗這種集體性遺忘,每次國內出現重大火災事故的新聞,他都要轉發。有拍火警的電影上映時,他會不遺余力宣傳。每年8月12日,他也一定要發微博:一周年時他連發三條微博紀念,兩周年則在留言區回復大家想問的問題……評論區的互動越來越少,他微博的字數也越來越少。2024年,只留下了“九周年”三個字。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74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3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