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57歲沈玉琳血癌確診 醫示警日常4習慣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57歲主持人沈玉琳因猛爆性肝炎住院8天後,確認罹患血癌,他發聲證實是白血球異常增生的白血病,情況緊急已展開治療。 基因醫生張家銘示警,白血病很少是突然發生,生活中的4種不以為意的習慣,日積月累下使癌細胞悄悄醞釀。


白血球異常惡化癌症

張家銘在臉書發文說明,白血球主要功能是保護身體、打擊外來病毒和細菌,但當造血幹細胞突變,就可能成為無法控制的癌細胞。 這些突變尤其常見於年紀較大或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的人體中,形成名為 “不明影響的株落造血”(CHIP)的現象。


CHIP不是癌症,而是血液中的造血幹細胞出現特定突變,讓某一族群的血球細胞“搶占主導權”,形成異常的擴增趨勢。 雖然CHIP細胞當下可能沒症狀,不過如果再累積更多突變,就有可能演變成血癌,例如急性骨髓白血病(AML)。

白血病症狀

張家銘表示,初期不明顯但仍有警訊,包括容易疲倦、爬個樓梯就喘、莫名其妙瘀青、牙齦流血、常常感冒或感染不會好等,甚至是體重驟降、骨頭酸痛。



老化與壓力是基因突變的催化劑

張家銘提醒,年紀變大是自然現象,也意味著細胞復制錯誤的機率增加,若再加上慢性發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失眠、壓力過大等,壞細胞就更容易壯大。 白血病其實是“癌症聯盟”,每一位患者的背後,都有不同的突變基因在控。 日常若忽視聞清潔劑、偶爾抽煙、吃點加工食品、熬夜工作等壞習慣,最後會讓身體某處的細胞開始走錯路。


提早檢查治療白血病

急性血癌已進入精准醫療時代,不再只看血球數值,而是必須用分子檢測來“對敵人畫像”。 血癌家族史、曾經做過化療或放療、血液檢查數據常異常卻無法解釋、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病、自體免疫疾病等族群,早發現就可以定期追蹤、調整生活方式。

預防血癌方法


張家銘強調,無法控制突變何時發生,但可以控制環境使其不發作。 以下5點建議:

采取抗發炎飲食(地中海飲食、低糖、高纖)

每周3次有氧運動(快走、騎腳踏車)

保持情緒穩定、學會放松(冥想、寫日記都可以)

每晚睡足7小時

減少暴露環境毒素(清潔劑、油煙)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1 秒